卞和泣玉图

大璞中函天地精,卞和抱出愈分明。
一番刖足一番哭,哭杀世人无眼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卞和泣玉图”是一部宋代的诗词作品,由宋末元初的诗人郑思肖创作,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下面是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生平背景:郑思肖,字所南,号忆翁,别号三外野人。他出生于福州连江,后因宋亡隐居吴下。在元兵南下之际,他因直言进谏被元朝朝廷忽视,最终选择隐退山林。
  • 文学成就:除了《卞和泣玉图》之外,郑思肖还有诗集《心史》等著作传世。他的诗作以墨兰为主,体现了他对国家兴亡的深切感慨。此外,他工于写诗,擅长绘画,其画作自易代后不画土根,表现出他对艺术的坚持与追求。
  1. 诗词原文
  • 原文:大璞中函天地精,卞和抱出愈分明。
  • 翻译: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内含天地之精华,卞和经过努力将其发掘,愈发显得光明照人。
  1. 诗词赏析
  • 意象丰富:此诗通过描绘卞和与璞玉的关系,象征了忠诚与才能的结合。卞和的努力象征着对国家和民族的贡献,而璞玉则代表了未被发掘的天赋与希望。通过“一番刖足一番哭”,郑思肖表达了对失去自由和尊严的悲愤,以及对世人麻木不仁的批判。
  • 情感深沉:“哭杀世人无眼睛”一句深刻揭示了郑思肖对当时社会现状的痛斥,以及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唤醒人们的良知和责任感。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也是对当下社会的深刻反思,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郑思肖的《卞和泣玉图》不仅是对古代英雄卞和的赞颂,也是对那个时代的一种批判和反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容,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