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老忘怀相遇时,洞宾烂醉以为期。
聊题不涉毫端句,早被石榴皮得知。
沈东老遇吕洞宾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沈东老遇吕洞宾图》是宋末元初诗人郑思肖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郑思肖,字所南,号忆翁、三外野人,福州连江人。他以诗名世,擅长墨兰,尤善画兰花,在元朝时期因不愿与北人交接而被隐居吴下。
郑思肖的诗创作背景与他的生平息息相关。宋亡后,郑思肖痛心国家日非,遂上书元军求援未果,转而隐居于吴地,并因此对北方产生了强烈的排斥心理。这种复杂的情感在他的诗歌中有所体现。例如,他在元兵南下时写下的诗句“坐卧未尝北向,闻北语则掩耳走,誓不与北人交接”便充分展现了他对于北方的反感和抗拒情绪。
郑思肖的诗歌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但其中也不乏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在这首诗中,“东老忘怀相遇时,洞宾烂醉以为期”表达了他对过往时光的缅怀以及对理想状态的向往。而“聊题不涉毫端句,早被石榴皮得知”则反映了他虽有高洁之志,但在现实面前不得不屈服的无奈。
郑思肖的诗歌风格独特,他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沉的情感,其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如《沈东老遇吕洞宾图》中的“东老忘怀相遇时,洞宾烂醉以为期”等句子,既表现了他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沈东老遇吕洞宾图》不仅是一首充满哲理的七言绝句,更是一幅反映郑思肖个人情感及时代背景的艺术作品。通过这首诗,读者不仅能感受到郑思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洁人格,还能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变迁及其对社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