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旦登万佛阁观雪

赤脚踏上万佛顶,全身坐断清净境。
见大光明遍法界,不见三千大千影。
一时八面俱玲珑,诸尘诸相本无踪。
色不是色空不空,莹然塞破虚空中。
怪见此番寒彻骨,无中弄得光芒出。
蓦地省得大年朝,即是正月初一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岁旦登万佛阁观雪》是郑思肖创作的一首哲理诗,创作于宋代末年至元初时期。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作者登高望远、观赏雪景的壮丽场景,同时也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思考和对宇宙真理的追求。

郑思肖,这位宋代末年至元初时期的诗人,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哲学思想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诗作通常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表达对世界和宇宙的理解与感悟。在《岁旦登万佛阁观雪》中,他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语言技巧,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禅意的自然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一片晶莹剔透的雪地,感受到了大自然与宇宙间那份难以言说的和谐与宁静。

诗中的“赤脚踏上万佛顶,全身坐断清净境”一句,形象地描述了诗人登高望远的场景。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的一种赞美,更是一种对心灵净化的渴望。而“见大光明遍法界,不见三千大千影”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于佛法和真理的追求。这里的“三千大千”指的是宇宙间的无数现象和存在,而“不见”则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觉悟和洞察。

诗中的“色不是色空不空,莹然塞破虚空中”更是对禅宗思想的深刻阐述。这句话意味着世间万物都是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没有固定的形式和界限。这种思想对于理解宇宙的本质和人生的真谛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怪见此番寒彻骨,无中弄得光芒出”这两句诗,则通过对寒冷天气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感受的精神境界。在这里,寒冷似乎成为了通向更高智慧和精神自由之路的媒介。

《岁旦登万佛阁观雪》不仅是一件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蕴含丰富哲学思想和艺术魅力的经典之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宇宙和生命的深刻感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人内心世界和思想深度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