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脚踏上万佛顶,全身坐断清净境。
见大光明遍法界,不见三千大千影。
一时八面俱玲珑,诸尘诸相本无踪。
色不是色空不空,莹然塞破虚空中。
怪见此番寒彻骨,无中弄得光芒出。
蓦地省得大年朝,即是正月初一日。

【注释】

万佛阁:佛教寺庙。

大光明遍法界:指佛法无边,普照世界。

玲珑:指通透、清晰。

莹然:晶莹明亮的样子。塞破:穿透。

怪见此番寒彻骨:形容寒冷刺骨。

省得:觉悟、明白。大年朝:即大年初一。

【译文】

脚踏万佛顶,全身坐断清净境。

看见大光明遍法界,不见三千大千影。

一时八面俱玲珑,诸尘诸相本无踪。

色不是色空不空,莹然塞破虚空中。

怪见此番寒彻骨,无中弄出光芒来。

蓦地省得大年朝,即是正月初一日。

【赏析】

《岁旦登万佛阁观雪》是一首七绝诗,描写了诗人在万佛阁观赏雪景的感受和体会。

首句“赤脚踏上万佛顶”,描绘出诗人踏着白雪登上万佛阁的情景。诗人通过这一动作,表达了他对佛教的敬仰之情,同时也为整首诗增添了浓厚的宗教色彩。

第二句“全身坐断清净境”。诗人将自己置身于清净的境界之中,全身心地感受着这片净土的美好。这里的“清净境”不仅指的是万佛阁内的宁静氛围,更是指一种超脱世俗、心无杂念的境界。诗人通过对这种境界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人生真谛的追求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第三句“见大光明遍法界”。诗人观察到大光明遍法界,意味着他看到了佛法的无边无际。这里的“法界”指的是整个世界或宇宙空间。诗人通过对这句话的阐述,传达了一种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同时,这也暗示了他在万佛阁内所感受到的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状态。

第四句“不见三千大千影”。诗人在这里运用了一个巧妙的比喻手法。他通过“不见三千大千影”来形容自己所看到的景象并非真实存在,而是一种幻觉或错觉。这样的表述既体现了诗人对于现实生活的敏锐观察力,也展示了他对佛教教义的深入理解。

第五句“一时八面俱玲珑”。诗人以“一时八面俱玲珑”来形容万佛阁内外的景象都显得十分清晰、透彻。这里的“玲珑”一词既指物体的精致美丽,也暗喻诗人内心的明净与透彻。他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于事物本质的洞察能力和对于内心世界的认识深度。

第六句“诸尘诸相本无踪”。诗人用“诸尘诸相本无踪”来形容他所见到的一切现象都失去了原有的形态和痕迹,仿佛被抽离了物质世界的束缚。这里的“尘相”指的是世间的一切纷扰和表象。诗人通过对这句话的阐述,揭示了一种超然物外、洞悉世事真相的智慧境界。

第七句“色不是色空不空”。这是一句非常关键的诗句,它涉及到佛教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缘起性空。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和领悟。他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因缘所生的,所以它们的存在并非永恒不变。这种认识使他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待生活中的一切现象,从而获得一种超脱于物质世界的心灵自由。

第八句“莹然塞破虚空中”。诗人用“莹然塞破虚空中”来形容万佛阁内的景象既明亮又通透,仿佛将整个世界都纳入其中。这里的“莹”字既指光亮,又暗示着纯净和清澈。诗人通过对这句话的阐述,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自己心境的升华。

第九句“怪见此番寒彻骨”。诗人用“怪见此番寒彻骨”来形容自己感受到的寒冷刺骨之极。这里的“寒彻骨”既指物理上的寒冷,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和冷清。然而,正是这种寒冷让他意识到了世间万物的真实面目,从而获得了一种深刻的觉悟。

第十句“无中弄出光芒来”。诗人用“无中弄出光芒来”来形容自己在寒冷之中发现了内心的光明和温暖。这里的“无中生有”是一个常用的成语,表示从无到有的过程。诗人通过对这句话的阐述,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深刻领悟和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深刻认识。

尾句“蓦地省得大年朝,即是正月初一日”。诗人在经历了一番苦修后突然明白了大道理,原来他正在万佛阁观看雪景,这一天正是正月初一日。这里的“大年朝”指的是正月初一的新年佳节,寓意着新一年的开始和希望的到来。诗人通过对这句话的阐述,表达了对自己新生活的期待和对未来的憧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