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荒仍归禹疆土,四海草木沾新雨。
应容隐者入深密,岁收芋栗供母食。
对人有口不肯开,面仰虚空双眼白。

【注释】

陷虏歌:被俘后作的歌。

要荒:古地名,今属内蒙古。

仍:又、还。

禹疆:大禹治水时所开疆土。

四海:指天下、全中国。

草木沾新雨:草木都沾上了春天的雨露。

隐者:隐居山林的人。

深密:隐居之地。

芋栗:芋头和栗子,都是山中野味。

供母食:供给母亲吃。

有口:说话。

【赏析】

《陷虏歌》是一首五言绝句。诗中描绘了一位隐者在被俘之后的生活状态。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诗人被虏后的生活状况。前半句“要荒仍归禹疆土”,说明诗人被俘后依然回到故地,也就是中原地区。而后半句“四海草木沾新雨”则是写诗人被俘后,无论走到哪里,那里的草木都沾上了春天的雨露。这里既写出了诗人被俘后的无奈和悲哀,也写出了被虏地区的荒凉和贫瘠。

中间两联,诗人开始进入正题,描述自己的生活状况。第三句“应容隐者入深密”的意思是说,应该允许我这样的隐居者进入这深密的幽静之地。而第四句“岁收芋栗供母食”则进一步说明了诗人的境遇。在这里,“芋栗”是指山中的野味,诗人用它来供养母亲,表现了他虽然身陷敌国,但仍不忘孝敬母亲的高尚品质。

最后一句“对人有口不肯开”,则是写诗人在面对外人时的心态。他尽管有话要说,但就是不肯开口。而“面仰虚空双眼白”则是诗人面对外界的态度,他的双眼仰望虚空,表现出一种无助和无奈。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充满了悲壮的气氛。诗人用朴素的语言描绘了自己的人生遭遇,抒发了内心的苦闷与不平。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