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阴有巨蛇,蜿蜒数千里。
磨牙雨毒雾,闻其气者死。
我心不回邪,纵毒徒为尔。
终将飞剑去,一击化为水。
十三砺十首 其二
介绍
《十三砺十首 其二》是一首由诗人郑思肖创作的宋代文学作品,以下是对该诗的简要介绍:
作者简介:郑思肖(生卒年不详),字所南,号忆翁,福建连江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画家和书法家。他的一生充满坎坷,但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理念,以笔代剑,用诗词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郑思肖的诗词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而闻名,其中《十三砺十首 其二》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作品原文:穷阴有巨蛇,蜿蜒数千里。磨牙雨毒雾,闻其气者死。我心不回邪,纵毒徒为尔。终将飞剑去,一击化为水。
整体翻译:这是一首诗词作品,通过描绘一幅巨蛇在阴暗环境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邪恶势力的坚决抵抗和无畏精神。诗中的“终将飞剑去,一击化为水”意味着诗人决心像挥舞飞剑一样,勇敢地对抗邪恶,将其彻底消灭。
词句注释:这首诗中没有明确的注释,因此需要读者根据上下文来理解诗句的含义。
白话译文:整首诗通过对“穷阴有巨蛇”这一形象的描写,展现了诗人面对邪恶势力时的坚定立场。诗人用“磨牙雨毒雾”来形容邪恶势力的猖獗,而“闻其气者死”则强调这种势力对人们的压迫和威胁。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的决心:“我心不回邪,纵毒徒为尔。终将飞剑去,一击化为水”,意味着诗人将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像挥舞飞剑一样,将邪恶势力彻底消灭。
创作背景:《十三砺十首 其二》的创作背景是在南宋末年的动荡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国家面临着外敌入侵和内部的腐败势力的威胁。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郑思肖通过这首作品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以及对于邪恶势力的坚决反抗。
名家点评:对于这首作品的评价,不同的学者和评论家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赞赏其深沉的情感和鲜明的个性,认为这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作品;也有人认为这只是一首普通的咏物诗,缺乏更深层次的意义。无论如何评价,这首作品都是郑思肖诗歌创作中的杰出代表之一。
轶事典故:《十三砺十首 其二》的创作灵感可能来源于郑思肖亲身经历的历史事件或生活中的观察。诗中的“穷阴有巨蛇”,可以联想到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如元朝统治者的入侵等,而“磨牙雨毒雾”则可能是指这些事件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威胁。
作品赏析鉴赏:在赏析这首作品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首先,可以从诗歌的语言和形式入手,分析其音韵美、意境美等特点。其次,可以从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出发,探讨其对于人性、正义和邪恶的深刻思考。最后,还可以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出发,了解郑思肖的创作背景和社会环境,从而更好地理解其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十三砺十首 其二》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情感内涵的诗歌作品。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于邪恶势力的坚决反抗和无畏勇气的精神风貌。这首诗不仅在文学上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也在思想文化上具有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