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砺十首 其三

哀哉大数乖,妖魔填虚空。
劫雨坏世界,欲与大海通。
群愚扪空走,夺命鬼手中。
阴极集万恼,愿天生暖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十三砺十首 其三”是宋代诗人郑思肖的作品。郑思肖,字忆翁,号所南,是宋末著名的诗人与画家,他原籍连江(今属福建),后改名思肖,以示不忘故国。

《十三砺十首》是郑思肖以诗歌形式表达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的作品集合。这首诗的具体内容如下:

  1. 诗歌原文:“哀哉大数乖,妖魔填虚空。劫雨坏世界,欲与大海通。群愚扪空走,夺命鬼手中。阴极集万恼,愿天生暖风。”
  2. 诗歌主题:此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乱世的无奈和对和平的向往。诗人认为天地之大,灾难频发,而人们却无力回天,只能任凭命运摆布,渴望有一股暖风能驱散所有的阴霾。
  3. 历史背景:郑思肖生活在南宋灭亡不久的时代背景下,目睹了国家的衰败和社会的动荡,这种时代背景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创作思想。他的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他对当时政治局势的不满和批评,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位爱国者的责任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4. 艺术特色:郑思肖的诗歌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个性。他的笔触细腻,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来隐喻社会现实和内心感受。例如,“哀哉大数乖”通过感叹国家大事的不顺,传达了诗人对时局的不满;“妖魔填虚空”则用妖魔鬼怪的形象比喻社会的黑暗面,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那种压抑和绝望的气氛。
  5. 历史评价:郑思肖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他被后人广泛传颂,并被认为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诗歌不仅展现了个人的艺术成就,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历史面貌和文化心态。因此,《十三砺十首》不仅是郑思肖个人创作的代表作,也是研究宋末文学、社会以及哲学思想的宝贵资料。

“十三砺十首·其三”不仅是郑思肖个人情感的流露,更是整个宋代乃至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标志。通过对这首作品的阅读和分析,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郑思肖的思想和艺术追求,还可以从中领悟到中华民族在面对困境时所展现出的坚韧和不屈的民族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