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砺十首 其九

王道一陵夷,风俗愈卑隘。
至于读书者,见利直下拜。
一或持高论,聚笑议为怪。
谁其振木铎,与世开聋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十三砺十首 其九》是南宋末年著名诗人郑思肖的作品。该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社会批判,揭示了当时社会风气的败坏以及读书人的态度,表达了作者对正直和真理的坚持与追求。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背景、翻译和鉴赏:

  1. 内容: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王道一陵夷,风俗愈卑隘。
    至于读书者,见利直下拜。
    一或持高论,聚笑议为怪。
    谁其振木铎,与世开聋聩。

  2. 背景:郑思肖生活在南宋末年,这是一个政治动荡、社会风气败坏的时代。他目睹了社会的堕落和个人的虚伪,这些经历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深刻的反映。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即当权者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放弃原则,使得正直的读书人变得唯利是图。

  3. 翻译:在翻译这首诗时,应保持原意并尽量传达出诗歌的情感和氛围。例如:“王道一陵夷,风俗愈卑隘。”可以译为“君王的道路衰败,社会风气越来越低下。”而“见利直下拜”则可以译为“一旦看到利益就立刻低头拜服”。

  4. 鉴赏:郑思肖的诗歌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他的诗歌不仅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也是对人性、道德和社会价值的深刻探讨。《十三砺十首 其九》作为其中的代表作,通过对比和讽刺,揭示了社会的真实面貌和人心的丑恶一面。

郑思肖的《十三砺十首 其九》不仅是一首诗,更是对那个时代的批评和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鉴赏,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的社会状况及其文化背景,从而获得更广泛的知识视野和思考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