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砺十首 其十

夙生抱一诚,天亦莫能破。
云胡白昼中,开眼而死坐。
猛然风雨生,一叱万邪挫。
卒使世上人,子孙未相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十三砺十首 其十’是郑思肖的作品,它体现了作者的哲学思想、人生态度和艺术风格等。以下是从几个角度介绍的:

  1. 哲学思想
  • 一诚之追求:郑思肖通过此诗表达了自己对“一诚”的坚持和追求,认为真诚无欺是做人的根本,也是天地间至高无上的道理。
  • 天人合一观:诗中“夙生抱一诚,天亦莫能破”反映了郑思肖的天人合一观念,他相信人的真诚之心能够感动苍天,与宇宙自然和谐共生。
  1. 人生态度
  • 坚守信念:“云胡白昼中,开眼而死坐”,表现了诗人即便在光明正大的白昼,也要坚持自己的信仰与信念,直至生命终结。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值得后人学习。
  • 面对困境:“卒使世上人,子孙未相贺。”表明郑思肖对于个人命运的豁达理解,即使遭受世人不理解甚至诅咒,也依然坚持自己的信仰,不为外界所动摇。
  1. 艺术风格
  • 意象鲜明:诗句中的“风雨”“叱咤”等词汇,生动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动荡与激昂,以及他对世间邪恶的强大震慑力。
  • 形式严谨:作为文学作品,‘十三砺十首 其十’在结构上保持了宋诗的严谨性,每一句都充满了哲理和情感,使得诗歌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也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1. 历史背景
  • 宋代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宋代,这一时期的社会环境为诗歌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背景。同时,宋代文化氛围的宽松也使得文学表达更为自由,促进了多种文学风格的形成和发展。
  • 时代精神:通过对“一诚”的追求和对天人关系的探讨,郑思肖的作品映射出那个时代文人的思想特点和社会责任感,展现了宋人特有的哲学思考和文学追求。

‘十三砺十首 其十’不仅仅是一首表达诗人坚定信仰和深刻哲理的诗歌,更是一部反映宋代人文精神和社会风貌的重要文献。通过深入理解和欣赏这一作品,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