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巳夏七月,初五日正午。
太白灿然见,太阴亦俱睹。
索历验其次,太白躔在午。
兵争周分野,天下气当吐。
敬以诗识之,储为史官补。
辛巳夏七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辛巳夏七月》是元代诗人郑思肖创作的一首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创作背景:郑思肖生活在宋末元初的动荡时期,元军南下,国事日非。他痛感国家危难之际,上书朝廷却未获得回应,最终选择隐居,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时局的不满。这首诗的创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对天文现象的描写,抒发了诗人的情感与志向。
诗歌结构:《辛巳夏七月》的结构严谨,首句点明时间“辛巳夏七月”以及天文现象“太白灿然见”,直接引出主题。接下来,“太阴亦俱睹”承接上文,进一步描绘天文奇观。最后两句“兵争周分野,天下气当吐。敬以诗识之,储为史官补”,则表达了诗人通过天文现象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并以此自勉,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记录下这一历史时刻。
艺术特色:此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力度,通过对天文现象的描述,巧妙地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其中。同时,诗人在诗句中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暗示,如“太白”即太白金星,象征着北方的势力;“兵争周分野”则寓意着战争给国家带来的动荡。这种象征和暗示的运用,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历史和文化色彩。
文化影响:《辛巳夏七月》不仅体现了郑思肖深厚的文学功底,更反映了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情感世界。该诗的流传和传播,对于研究宋末元初的文化、历史乃至天文现象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辛巳夏七月》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独特艺术价值的古诗。它不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情感世界,更通过对天文现象的巧妙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个人理想追求。这首诗不仅是了解中国古代天文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是研究宋代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