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广大万山立,奇怪崷崒几岩石。
弃而违者庸有之,爱乐每恨沙土蚀。
忽然一旦获所遇,刮垢磨光呈美质。
骚人讽诵脱诸口,世宝不减和氏璧。
东坡居士岂好奇,偶尔得之心良怡。
巨盆沃以清涟漪,脉络雪浪纵横施。
平生我屡哦此诗,恨不见石心飞驰。
何人志古墨写迹,剡藤染就贴东壁。
似是而非不可知,诵诗对画长嗟咨。
分题得雪浪斋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刘学箕的《分题得雪浪斋石》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与抒发情感的七言古诗,通过对石头的描述和赞美,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与珍视。下面是对该诗的介绍:
创作背景:刘学箕,字习之,号种春子,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方是闲居士小稿》中记录了其生平未仕,游历颇广的经历。据记载,刘学箕在嘉定八年(1215年)又游安康(今陕西汉阴),时年将届六十,归乡后有《方是闲居士小稿》传世。
作品原文:《分题得雪浪斋石》描述了大自然中的奇岩异石,通过“四海广大万山立,奇怪崷崒几岩石”两句,勾勒出一幅壮阔的自然景象。随后,诗人表达了对于这些石头被世人遗忘的遗憾,“弃而达者庸有之,爱乐每恨沙土蚀”透露出一种对被尘封美物的惋惜情绪。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艺术手法独特,通过对石头的描述和对其经历的描绘,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观。诗中用词精准、形象生动,如“刮垢磨光呈美质”,不仅描绘了石头经过打磨后的光滑质感,也隐喻了时间对事物的雕琢作用。
《分题得雪浪斋石》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篇蕴含哲理的文学作品。它以简洁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自然之美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为读者提供了美的享受和精神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