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卢通议 其二

山东推望族,泉室閟归真。
善政馀谈舌,清风在缙绅。
薤晞无复露,草弱漫栖尘。
赖有传家庆,光华列世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卢通议·其二》是宋代史学家刘攽的一篇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篇文学作品及其背景:

  1. 作者简介
  • 刘攽,字贡夫,号公非,江西新喻(今新余)人,北宋时期著名历史学家。他是刘敞的弟弟,也是“庆历四友”之一。他的一生都致力于历史研究,尤其是史学严谨,为《资治通鉴》的纂修做出了巨大贡献,并著有《东汉刊误》等著作。
  1. 作品原文及译文
  • 原文
    山东推望族,泉室閟归真。
    善政馀谈舌,清风在缙绅。
    薤晞无复露,草弱漫栖尘。
    赖有传家庆,光华列世臣。
  • 译文
    山东的家族显赫,泉室紧闭着归真。
    善政留下余言,清风在官员间传扬。
    薤菜已经枯萎不再露水,草儿柔弱只栖息于尘。
    幸亏有传家的荣耀,光华照亮了历代的官员。
  1. 作品赏析
  • 主题:《挽卢通议·其二》主要表达了对先贤和高尚德行的怀念之情。通过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如泉水涓流、薤花凋零、草叶柔弱等自然景象,来隐喻那些已逝先贤的光辉形象以及他们留下的精神遗产。
  • 艺术特色:该文采用典型的宋诗形式,通过对仗工整、平仄和谐的诗句,传达出作者对先贤的敬仰之情和对其精神的赞颂。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既体现了宋代诗词的特点,也展示了刘攽独特的文学造诣。
  1. 写作背景
  • 该作品可能是刘攽在担任官职或从事学术工作时所作,旨在表达对前辈先贤的敬意和对国家治理的深思。通过回顾历史,他不仅赞美了先辈们的功绩,也借此抒发了自己的志向和抱负。

刘攽的《挽卢通议·其二》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它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思考,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道德品质与治国理念的重视。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刘攽个人的文学成就,也体现了当时文人对于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的自觉承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