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章运判园亭 其一

自有林亭不种花,总将春色寄邻家。
桃红梅白须寻得,暮去朝来不算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章运判园亭其一》是宋代刘攽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简介
  • 刘攽(1024年—1088年),字贡甫,一字公非,号公非子,又号中山居士。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政治家,与苏轼齐名,合称“苏刘”。他的诗歌多反映现实,风格清新俊爽,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1. 诗词原文
  • 自有林亭不种花,总将春色寄邻家。
  • 桃红梅白须寻得,暮去朝来不算赊。
  1. 诗意解析
  • “自有林亭不种花”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他可能不喜欢繁复的花卉装饰,更喜欢让自然的美好自然展现。
  • “总将春色寄邻家”表达了诗人对邻里间相互分享美好事物的一种态度。他认为自然界的美应当与他人共享,而不是独自占有。
  • “桃红梅白须寻得,暮去朝来不算赊”描绘了春天里桃花和梅花的美丽景象,强调了春天的短暂和珍贵,以及诗人对此的珍惜之情。
  1. 写作背景
  • 关于《游章运判园亭其一》的具体创作背景,目前没有详细的文献记载。但根据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在作者担任官职期间,有机会游览或观察园林时所作。
  1. 艺术特色
  •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简洁而含蓄的语言,以及对自然美的敏锐捕捉。通过简单的诗句,传达了深厚的情感和哲学思考。
  • 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桃红梅白”,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色彩和气息。同时,诗中还蕴含着一种超脱物欲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对于简朴生活的向往。

《游章运判园亭其一》是一首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欣赏和对简朴生活方式追求的抒情诗。它不仅展现了宋代诗歌的典型风貌,也反映了作者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