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袁陟十四韵

羁旅嗟无友,佯狂汉水阴。
相逢幸倾盖,送别怅分襟。
之子虽吏隐,高名何陆沈。
蛟龙蟠学海,风雨润词林。
寡和尝歌郢,传经雅属参。
丈人今谕蜀,干誉尔劳心。
接淅予征远,看云反顾深。
旅怀兼去住,秋色怆登临。
信有江山助,宜无雾露侵。
相思见逸唱,清绝响寒砧。
击节时孤笑,开樽忆共斟。
岁华几向晚,客恨孰能禁。
城阙愁回首,诗人诲嗣音。
曾非青玉案,为愧洛生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袁陟十四韵》是宋代刘敞创作的一首古诗,诗中描绘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与无奈,以及他在仕途上的失意和内心的挣扎。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内容、艺术特色及其历史与文化价值:

  1. 诗歌原文概述
  • 诗的开头:羁旅嗟无友,佯狂汉水阴。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在异乡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他的孤单和对友人的渴望。
  • 相逢幸倾盖:此句描绘了诗人与其他文人墨客之间的相遇之喜,尽管他们在政治立场上有所不同,但诗人仍愿意结交。
  • 送别怅分襟:表达了诗人在分别时的不舍与惆怅,这种情感深刻地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
  • 之子虽吏隐:这里的“之子”指的是诗人自己,表达了即使处于官场隐退的状态,诗人仍然保持着高洁的品格。
  • 高名何陆沈:这句意味着诗人虽然享有盛名,但现实的困境使他感到沮丧,无法施展抱负。
  • 蛟龙蟠学海:形象地比喻诗人深厚的学问和才华,如同蛟龙盘踞在广阔的学海之中。
  • 风雨润词林:暗示了诗人的文学作品如同滋润大地的雨露,受到后世的珍视。
  • 寡和尝歌郢:这句表明诗人虽少言寡语,却能创作出触动心灵的佳作,如《诗经·国风》中的《郢》,表达了诗人在文学上的成就。
  • 传经雅属参:表示诗人不仅擅长文学创作,还致力于传授经典,成为学者的楷模。
  1. 艺术特色分析
  • 语言风格: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内涵,通过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
  • 意境营造: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如“汉水阴”),营造出一种孤寂、落寞的氛围,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己在仕途上的挫败感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情感真挚而深沉。
  1. 历史背景与文化意义
  • 时代背景: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转型期,政治腐败、社会动乱,文人士大夫往往面临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道德困境。刘敞的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思想状态。
  • 文化价值:刘敞的这首诗不仅是个人情感的真实记录,也是宋代文人心态的一种反映。它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宋代文人生活状态和思想观念的重要窗口。

刘敞的《次袁陟十四韵》不仅是一首表现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宋代文人精神风貌的一种展现。它让我们得以一窥宋代文人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如何在动荡的社会中寻找自我,并以此影响后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