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夏太尉

四海传烽急,长安亦响振。
老儒稽变事,强敌暴生民。
廷议衣冠客,书闻草野臣。
诸公咸世杰,天子识平津。
开府三司旧,提兵十万新。
丹青大信着,明白睿谋伸。
赐马飞龙亚,分衣宝带亲。
貔貅帐下士,鹓鹄幕中宾。
虎节关河雪,天街毕昴尘。
朔方须筑郡,燕谷豫含春。
策效曾无敌,师行辄有神。
人心惟助顺,天道亦亲仁。
执钺来刑虢,勾芒下赐秦。
成功符屈指,默化剧陶钧。
既已通西域,还应察佩珉。
焉知充国颂,不足壮麒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上夏太尉》是北宋时期的一首诗歌,由刘敞创作于宋朝时期。该诗主要描绘了当时边疆紧张的局势和朝廷内外的不同声音。诗中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战争、政治、外交等元素。以下是对《上夏太尉》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刘敞,字原父,号公是,生于宋仁宗庆历六年,卒于宋神宗元丰年间。他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和官员,曾历任吏部南曹、知制诰等职。在处理契丹事宜时,刘敞表现出了深厚的地理知识和外交能力,受到契丹人的尊重。
  2. 诗歌原文与注释:《上夏太尉》这首诗共有八句,原文如下:四海传烽急,长安亦响振。老儒稽变事,强敌暴生民。廷议衣冠客,书闻草野臣。诸公咸世杰,天子识平津。开府三司旧,提兵十万新。丹青大信著,明白睿谋伸。赐马飞龙亚,分衣宝带亲。貔貅帐下士,鹓鹄幕中宾。
  3. 作品背景分析:诗中的“四海传烽急”反映了当时边疆战火连绵不断的局面,而“长安亦响振”则暗示了首都长安也受到了战火的影响。诗中提到的“老儒稽变事”和“强敌暴生民”,揭示了当时社会和政治上的复杂性。诗中还表达了朝廷内外对于如何处理这些危机的共识,即“天子识平津”表明皇帝能够识别并运用智慧来平息纷争。
  4. 诗歌风格与特点:《上夏太尉》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著称。诗中所表现的不仅仅是战争的残酷和国家的动荡不安,更体现了诗人对国家未来命运的深刻思考和忧虑。这种风格使得这首诗不仅在当时引起广泛关注,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文学价值与影响:从文学的角度来看,《上夏太尉》作为宋代的一首重要作品,不仅展示了宋代诗词的艺术魅力,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刘敞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以及他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期望。
  6. 历史评价:历史上,《上夏太尉》一直被视为宋代诗歌的经典之作,其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它不仅是刘敞个人才华的体现,也是整个宋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宋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7. 后世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夏太尉》的影响力逐渐扩散到后世,成为了研究宋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参考材料之一。许多学者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对宋代的社会状况和文人的生活有更深的了解。

刘敞的《上夏太尉》不仅是一首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诗歌,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状况,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高尚的情怀。这首诗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文学艺术成就,还在于它所承载的历史信息和时代精神,值得后人深入研究和学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