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薛氏园

屋头深锁屿头云,高下亭台景旋分。
荷气晓来迎露看,泉声雨后隔溪闻。
疏棂不碍松萝月,高柳时停鸥鹭群。
只恐此身闲未得,徵书催发暑如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薛氏园》是宋代诗人刘植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独特见解,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珍品。接下来将详细解读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刘植(1084—?),字子羽,号东堂居士,北宋诗人、词人。他生活在宋朝的中后期,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文人。
  1. 诗歌原文
    屋头深锁屿头云,高下亭台景旋分。荷气晓来迎露看,泉声雨后隔溪闻。疏棂不碍松萝月,高柳时停鸥鹭群。只恐此身闲未得,徵书催发暑如焚。

  2. 诗歌译文与注释

  • 译文
  • 山峦环绕的小屋被云雾笼罩,亭台楼阁随着高度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美景。清晨荷花散发着清新的气息,吸引人们去欣赏那含着露水的荷花。雨后泉水潺潺,声音仿佛能从山谷深处传来。窗棂透出松树和萝薜的月光,高高的柳树时常停下飞鸟和水鸟的群落。恐怕我这闲散的生活还没有得到,征召令已到,暑热难耐。
  • 注释
  • 屋头:指靠近山崖的小屋,因为周围环绕着山,故称“屋头”。屿头云:指山间的云雾缭绕。
  • 高下亭台:指高低错落的亭台楼阁。景旋分:景色随之变化,层次感丰富。
  • 荷气:荷花散发出的气息。荷气晓来:形容荷花在清晨散发香气。迎露看:欣赏荷花上的露珠。
  • 泉声:指泉水流动的声音。雨后隔溪闻:描述雨水过后,泉水声似乎从远处传来。
  • 疏棂:指稀疏的窗格。松萝月:松树和萝薜在月光下的幽静美态。
  • 高柳:高大的柳树。时停:时常停留。鸥鹭群:指停歇在树枝上的鸥鹭。
  • 此身:指诗人自己。闲未得:没有空闲的时间。徵书:征召令。
  • 暑如焚:炎热如同燃烧一般,形容酷暑难耐。
  1. 作品赏析
  •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夏日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 诗中通过对山水、花木、鸟兽等自然元素的精细描绘,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画面。
  • 同时,诗人也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之情。
  1. 写作背景
  • 关于《题薛氏园》的作者刘植生平及创作时间,目前尚无确切的历史记载,因此对其生平知之甚少。然而,可以确定的是,这首诗是在宋代创作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
  1. 文化价值
  • 《题薛氏园》作为宋代诗人刘植的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趣味,而且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眷恋和向往。这种独特的审美追求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独树一帜,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1. 历史影响
  • 尽管关于刘植的具体信息不多,但他的诗作《题薛氏园》在历史上的影响却不可忽视。它不仅是宋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研究宋代文学和文化的重要文献。同时,该诗也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刘植的《题薛氏园》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审美情趣的诗歌,更是一幅展现宋代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的画卷。它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