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客不及 其二

日上旗亭第五重,百壶春酿与谁同。
黄山远隔奔霁骑,紫塞孤飞避弋鸿。
湘竹几时休染泪,楚旌终日自摇风。
此情不及歌杨柳,一尺鱼书万水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客不及 其二》是宋代诗人苏轼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人称他为苏东坡或苏仙。其文学成就广为人知,不仅在诗歌领域有卓越贡献,还擅长书法与绘画。作为“三苏”中的一员,他的文学地位与影响力深远。

  2. 诗歌原文
    春来六十日,笑口几回开。
    会作堂堂去,何妨得得来。
    倦游行老矣,旧隠赋归哉。
    东望峨眉小,卢山翠作堆。

  3. 诗句解析

  • 春来六十日,笑口几回开。 此句描绘了春天到来后,六十天里人们的心情愉悦,多次展露笑容。
  • 会作堂堂去,何妨得得来。 表达了一种豁达的态度,即使离开也能心安理得地享受生活,无需过分担忧。
  • 倦游行老矣,旧隠赋归哉。 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旅途的感慨,厌倦了长期的旅行生涯,选择回到宁静的地方。
  • 东望峨眉小,卢山翠作堆。 通过描绘远处的峨眉山和小卢山,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同时也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1. 创作背景:《出城送客不及步至溪上二首其二》是苏轼任密州知州时所作,诗中既有对即将离去的客人的祝福,也有对未来岁月的期盼。这首诗体现了苏轼深厚的人文关怀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2. 主题思想:全诗以春天为主题,通过描述自然界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态度的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旅途的感悟,以及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

  3. 鉴赏评价:苏轼的这首《送客不及 其二》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深刻的寓意和丰富的情感层次,成为流传千古的佳作。它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真实表达,也是对生活哲理的一种探讨。

《送客不及 其二》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送别诗,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哲学思考,展示了苏轼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境界。这首诗值得每一位读者细细品读和深思,从中汲取生活的灵感和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