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刘仙卿腊日喜雪 其二

腊祀祁年瑞雪飘,共知帝力最难消。
无边世界银为阙,不动根荄草变瑶。
人悦自然天意得,时和岂待乐声调。
月娥似更怜鲜洁,清影亭亭彻永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刘仙卿腊日喜雪 其二”是宋代诗人刘才邵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刘才邵,字美中,号杉溪居士,是宋吉州庐陵人。他的生平事迹显示了一个才华横溢而不幸命运多舛的文人。他曾上舍及第、中宏词科等,但因种种原因被排挤而流放漳州,期间开筑十四渠,溉田数千亩,其文学成就得到了当时统治者的认可与赏识。他的作品《次韵刘仙卿腊日喜雪》充分展现了他深邃的文化素养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2. 诗句原文

  • 《次韵刘仙卿腊日喜雪 其二》的原文如下:“腊祀祁年瑞雪飘,共知帝力最难消。无边世界银为阙,不动根荄草变瑶。”
  1. 诗歌鉴赏
  • 这首诗以腊日为背景,描绘了瑞雪纷飞的景象,通过对雪的描绘传达了一种清新脱俗的美感。
  • 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银为阙”形容雪覆盖的世界如同银装素裹的宫殿,给人以庄严神圣之感;“草变瑶”则形象地表现了雪花落在草地上后变成的晶莹玉色,增强了诗句的艺术感染力。
  1. 创作背景:此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南宋时期的社会政治环境有关,诗人在经历了政治上的起伏后,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和平安宁生活的追求。

  2. 文化意义

  • 《次韵刘仙卿腊日喜雪 其二》不仅是一首诗歌,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幅画,它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和深刻理解。
  • 该诗体现了中国古代诗人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次韵刘仙卿腊日喜雪·其二》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歌,更是一部充满哲思和美学价值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欣赏到古代诗词的美,还能进一步了解中国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