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祀祁年瑞雪飘,共知帝力最难消。
无边世界银为阙,不动根荄草变瑶。
人悦自然天意得,时和岂待乐声调。
月娥似更怜鲜洁,清影亭亭彻永宵。
【注释】
1、腊祀:农历十二月初八日为腊,祭祀之礼称腊祭。《汉书·武帝纪》注引应劭《汉官仪》:“腊者,逐疫除疾,兼以除灶。” 祁年:指腊月。瑞雪飘:指腊祭之雪。帝力难消:指天降瑞雪,非人力所能消除。2、根荄(jiá):草木的根。 瑶:美玉,此处代指草。3、人悦:人心喜悦。4、月娥:神话中的月亮女神。5、清影:明亮的月光,亭亭:直立的样子。6、鲜洁:鲜艳纯净。7、彻:通达,透彻。8、节序:时令节气。9、乐声调(tiào):音乐音调。
【赏析】
这首七律,是诗人在元朝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腊日观雪后有感而作。前两句写腊祭之雪,是说腊祭之日降雪,是天帝赐福,人力难以消除。后两句写腊月大雪,是天意与人情相合,是天时与地利,自然和谐统一。
首联起句“腊祀祁年”四字,点明题意。“腊”即岁末,古人把年终岁尾的祭神叫做“冬祭”,又叫“腊祭”。《汉书·武帝纪》注:“腊者,逐疫除疾,兼以除灶。” 可见“腊”是祭神驱邪的意思。“祀”、“祈”、“祈”三字,都是祭的意思。“祁年”即祈求来岁丰收,这里指祈求来岁平安吉祥。“瑞雪飘”四字,点出“腊”字。诗人抓住腊祭之雪的特点,用“飘”字写出了雪花飘舞的情景;用“瑞”,写出了雪花的洁白和美丽;用“帝力难消”,说明雪是天帝赐予的,不是人力所为。诗人抓住了腊祭之时降雪的特点,用“祁年瑞雪飘”一句,将腊祭之雪写得十分形象。
颔联上承首联。诗人抓住腊月降雪的特点,用“银阙”一词写出了雪的美丽。“银阙”是古代神话中天上宫殿的名称。相传黄帝有子二十五人,其中一子叫昌意,死后葬于常羊山。传说他死之后,他的魂化作白气升上天,化作一个美丽的白兔,这只白兔就是白帝,白帝住在天上宫殿的“银阙”。诗人用“银阙”写出了雪的美。“不动根荄草变瑶”,这是写根荄上的草。诗人抓住了腊月下雪的特点,用“不动”一词写出了根上的雪是那么洁白、明亮。“草变瑶”是说根上的草被积雪覆盖,变得如此洁白如玉。这两句诗是说腊月的大雪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银装,使大地一片洁净,生机盎然。
颈联是写腊月大雪对人们生活的改变。诗人抓住腊月降雪的特点和特点,用“人悦”“时和”二词写出了人们的欢喜心情和人们对时和的向往。“人悦”,指的是人们的心情愉快;“时和”,指的是天气适宜,人们生活得和谐幸福。诗人抓住了腊月降雪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好处,用“人悦天意得”一句写出了人们的心情愉悦;用“时和岂待乐声调”一句写出了天时与人和是相辅相成的。
尾联用神话传说写诗人对腊月降雪的赞美之情。诗人用“月娥似更怜鲜洁”一句写出了嫦娥对雪花的喜爱之情;用“清影亭亭彻永宵”一句写出了嫦娥的影子皎洁明亮,一直照耀到深夜。这两句诗是说月亮女神嫦娥喜爱雪花的清新洁白,她的清辉照亮了整个夜晚,使雪花显得更加纯洁美丽。诗人抓住嫦娥对雪花的喜爱之情,用“月娥似更怜鲜洁”一句写出了嫦娥的神态;用“清影亭亭彻永宵”一句写出了嫦娥的光辉照耀着整个世界,使整个世界都沐浴在这洁白明亮的月光之下。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诗人抓住腊祭之雪的特点,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了雪的美丽和大自然的美好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之情;用神话传说写诗人对腊月降雪的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