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应辞职效崔沂,岂合经时直紫微。
领郡尚叨分竹箭,羡君不肯裂荷衣。
高风久已勤山仰,妙语新从得指归。
更待春时稍暄暖,共寻烟坞与苔矶。
注释:
过唐兴寺 其一
须应辞职效崔沂,岂合经时直紫微。
领郡尚叨分竹箭,羡君不肯裂荷衣。
高风久已勤山仰,妙语新从得指归。
更待春时稍暄暖,共寻烟坞与苔矶。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唐兴寺的一首咏怀诗。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对唐兴寺的敬仰之情,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的厌恶和向往隐居生活的愿望。
首句“须应辞职效崔沂”,诗人自比为崔沂,表示自己应该辞职,效仿崔沂一样远离官场的争斗。这里的“辞职”并非字面意义上的辞去官职,而是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无奈。同时,诗人也暗示了自己对官场的不满和愤慨。
第二句“岂合经时直紫微”,诗人以否定的语气表达了自己对朝廷的不满和反感。这里的“紫微”指的是皇宫,诗人表示自己不应该长期身处这样的环境中,而应该远离朝廷,回归自然。
第三句“领郡尚叨分竹箭”,诗人以谦虚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在领郡时的谦逊和低调。这里的“竹箭”指的是古代官员所持的竹简,用以记录政事或传达命令。诗人表示自己虽然担任了地方官员的职责,但仍然保持着谦卑的态度,不炫耀自己的地位和成就。
第四句“羡君不肯裂荷衣”,诗人以羡慕的口吻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佩之情。这里的“荷衣”指的是古人常穿的薄衣,象征着简朴和廉洁。诗人表示自己虽然羡慕友人能够保持清贫的生活态度,但同时也表示自己不会像对方那样舍弃名利,选择隐居山林的生活方式。
第五句“高风久已勤山仰,妙语新从得指归”,诗人以赞美的口吻表达了对友人高尚品质的敬仰。这里既赞美了友人的高洁品格,又表达了自己对于友人话语的认可和赞同。诗人表示自己一直钦佩对方的高尚品德和智慧见解,并期待能够继续得到他的指导和帮助。
第六句“更待春时稍暄暖,共寻烟坞与苔矶”是全诗的结束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未来的憧憬和期待。这里的“烟坞”指的是烟雾缭绕的山谷,“苔矶”则是指长满青苔的石头。诗人表示自己期待在春天到来时,能够与友人一起寻找这样的地方,共同享受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和宁静时光。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热烈,通过描绘自己对唐兴寺的敬仰之情,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的厌恶和对隐居生活的追求。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自己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