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鸠逐妇蚁移窠,众山戴帽垂云幕。
雨从中夜猛如倾,春晚东风真作恶。
竹响偏能䀨睡馀,晓寒无奈侵衣薄。
可惜残花飞欲尽,赖有苍苔衬初落。
瓦沟散水作疏帘,虫网缀珠挂璎珞。
波穿石罅泛泷泷,烟接水光低漠漠。
秧抽翠毯竞穿泥,蚕恋迟眠未登箔。
求桑操耒田家急,久雨欲晴人意各。
稍见天边岚翠收,已觉林间鸟声乐。
心怀莫悦厌蒸湿,眼界方期便开拓。
但得高风恣性吹,不怕归云无处著。
明朝准拟看溪山,已办瘦筇与芒屩。
【注释】
鸣鸠:即布谷鸟,每年春天发出声音呼唤配偶。
逐妇蚁:蚂蚁搬家。
戴帽:像戴着帽子。
倾:倾倒,这里指雨水如注般地落下。
竹响偏能䀨(zhōu)睡馀:雨打竹叶,声大而响亮。䀨,同“飕”,形容声音大而长。
无奈:无可奈何。
可惜:遗憾。
衬初落:衬,衬托;初落,刚落到地上的样子。
瓦沟:指屋檐下滴水形成的沟渠。
虫网:蜘蛛结的网。
烟接水光低漠漠:烟雾与水光相接。
秧:稻苗。
蚕:蚕蛾。未登箔:没有把桑叶上的茧子摘掉。
求桑:比喻寻找工作或机会。操耒:拿着农具。田家急:农民着急。
久雨欲晴人意各:长时间下雨后,人们都盼望着晴天,心情各不相同。
稍见天边岚翠收:稍稍看到天边的山色变得柔和了。岚翠,指山色。
已觉林间鸟声乐:听到林中鸟儿叫声更加悦耳动听。
莫悦厌蒸湿:不要因为潮湿而感到烦恼。厌,通“餍”(yàn),饱足之意。
眼界方期便开拓:眼界,视野。开拓,扩大视野。
但得高风恣性吹:只要得到清风吹拂。恣性,任性。
归云:归巢的鸟。
明朝准拟看溪山:明天打算去看溪边的山水。
瘦筇(qióng):细竹杖;芒屩(bì):草鞋。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天气变化和农事活动的诗。全诗以“雨”为中心,通过描写风雨雷电、雨中景色以及农民的生活情景来反映作者对大自然的感受和态度。
首联“鸣鸠逐妇蚁移窠,众山戴帽垂云幕。”写鸣鸠追逐妇女蚂蚁搬家的情景。诗人抓住鸣鸠和蚂蚁的动作特征,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一幅春雨来临的景象,既写出了鸣鸠的欢快之情,又写出了蚂蚁搬家时的匆忙景象,渲染了春雨即将来临的气氛。
颔联“雨从中夜猛如倾,春晚东风真作恶。”写春雨从深夜突然倾泻而下,春风也真有作恶的威力。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将春雨比作倾盆大雨,春风比作狂风暴雨,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春雨和春风的力量,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春雨的猛烈程度以及春风带来的恶劣影响。
颈联“竹响偏能䀨(zhuó)睡余,晓寒无奈侵衣薄。”写春雨淅淅沥沥的声音,让正在熟睡的人们惊醒,让人感到寒冷透骨。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雨声比作䀨(zhōu)的响声、蚕的叫声、蟋蟀的叫声等,形象地刻画出春雨淅淅沥沥、滴滴答答的声音,让人感到冷意袭人,难以入睡。同时,也反映了农民在春雨中的艰难处境。
尾联“可惜残花飞欲尽,赖有苍苔衬初落。”写春雨将凋谢的花朵打得落英缤纷,而苍苔则给刚刚落下的花瓣增添了几分美感。诗人通过对比的方式,赞美了大自然的变化和生命力的顽强。同时也反映了农民对于自然现象的关注和热爱,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这首诗通过对暮春天气的变化、农民生活的描写以及对大自然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关注之情。诗人善于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自然景物描绘得栩栩如生,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诗人还善于运用对比和对比的手法,突出了主题思想,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