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丘,望远海,银台芝阙排空烟,青童羽驾今安在。
炎凉相续如循环,堂堂白日欺红颜。
谁能混迹尘埃间,当驱风驭凌三山。
问天暂借斩鲸剑,长鬐中断苍波闲。
却凭海若檄北极,员峤岱舆宜见还。
诗句解读:
- 登高丘而望远海: 这句描述诗人站在高处,眺望着辽阔的海洋。”登高丘”意味着站得高看得远,”望远海”则表达了诗人的胸怀壮志和对远方的向往。
- 银台芝阙排空烟: 银台是古代宫殿的名称,芝阙则是仙山的象征。”排空烟”描绘了仙山与天空交融的景象。
- 青童羽驾今安在: “青童”是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形象。”羽驾”指的是神仙乘坐的飞行器。”今安在”表达了诗人对神仙存在的怀疑或好奇。
- 炎凉相续如循环,堂堂白日欺红颜: 这里用”炎凉”来形容世间的变迁,”红颜”则指青春美好但易逝。”欺红颜”暗喻世事无常,荣华富贵终将消逝。
- 谁能混迹尘埃间,当驱风驭凌三山: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想要驾驭风云,超脱尘世。”凌三山”指的是道教中所说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 问天暂借斩鲸剑,长鬐中断苍波闲: 这里的”斩鲸剑”可能是指用来斩断鱼龙的宝剑,象征着诗人有铲除邪恶、拯救苍生的决心。”长鬐中断苍波闲”描绘了一种超脱物欲、心无旁骛的境界。
- 却凭海若檄北极,员峤岱舆宜见还: “海若”是对海神的尊称,”檄北极”表示要向北方传达命令,”员峤岱舆”则是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宜见还”意味着这些仙境应当回归人间。
译文:
站在高处俯瞰辽阔的海洋
登上高山,远眺无边的海域,那银色的台子上飘荡着烟雾,仿佛仙山琼楼。
世间的变化就像轮回一般不断重复
阳光照耀下的大地欺骗了那些青春美貌的人们。
谁能摆脱尘世的纷扰,乘风破浪,飞向三座仙山?
向天帝借来斩蛟之剑,斩断了巨龙,让波澜不惊地归于宁静。
只能凭借海神的力量,向北方发出指令,希望那蓬莱、方丈、瀛洲三岛能够回归人间。
赏析:
这首诗以“登高丘而望远海”开篇,通过描绘登山者的视角,展现了一幅宏大的山水画卷。诗人借助登高望远的意象,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境界的追求和对于自然景观的热爱。诗中的“银台芝阙”、“青童羽驾”等词汇,不仅增添了神秘色彩,也体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审美情趣。
第二联“炎凉相续如循环,堂堂白日欺红颜”,通过对比炎凉变化和青春易逝,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这种感慨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人生的深刻洞察。
第三联“谁能混迹尘埃间,当驱风驭凌三山”,则是诗人豪情壮志的体现。他渴望超越尘世的纷扰,追求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这一联中,“风驭凌三山”既是对理想境界的描述,也是一种自我期许。
第四联“问天暂借斩鲸剑,长鬐中断苍波闲”,则是诗人运用神话典故,表达了自己斩妖除魔、拯救苍生的壮志。同时,“长鬐中断苍波闲”又是一种超脱世俗、心无旁骛的境界。
最后两联“却凭海若檄北极,员峤岱舆宜见还”,则是诗人借助神话传说,表达了自己对于仙境回归人间的期待。这既是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是对现实的一种批判。
整首诗构思巧妙,语言优美,既有豪放的气势,又有细腻的情感。诗人通过描绘山水画面,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理想,展现了一种独特的审美追求和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