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西转浙江横,宝势岧峣切太清。
照海晓光来阙角,穿花宫漏带潮声。
风生剑佩班初上,雾歇旌旗色更明。
共说中兴似光武,南都赋合继东京。
【注释】
- 龙山:指华山,在长安西北。2. 浙江横:即钱塘江,流经杭州。3. 太清:太清宫,为唐高宗、武则天所建的行宫。4. 阙角:宫门两侧的高台,这里指皇宫。5. 穿花宫漏:漏刻名,唐代宫中计时用具,形如花瓶口小肚大。6. 风生剑佩班初上:指文武百官入朝时,风声响起,剑佩叮当。7. 南都:指东汉光武帝刘秀在洛阳建立的政权,后称南朝宋、齐、梁、陈等为“南都”。8. 东京:指唐朝首都长安。9. 中兴:国家复兴。
【赏析】
这是一首应制诗。开元三年(715),诗人奉诏赴长安,途经华山,作此诗献给同舍诸君。这首诗是奉命之作,内容上没有什么可取之处,但艺术上却有其特色。全诗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语言典雅,对仗工稳,音韵和谐,是盛唐应制诗中的佳作之一。
点明题旨。“早朝”二句,描绘了一幅壮观的图景:清晨,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照亮了高耸入云的龙山西岳和蜿蜒东流的钱塘江;太阳的光芒穿过云雾,照到皇宫的角楼,又映进花木丛中,发出悦耳的声音。这一组意象,既写出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也暗寓了作者对朝廷的忠诚。颔联以“晓光”、“宫漏”两个意象进一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阳光照耀下的钱塘江水波光粼粼,宛如一面明亮的镜子;而那宫殿内传出的钟鼓声,也仿佛随着潮水的涨落而起伏,与江面上的波涛相互呼应。颈联写到了文武百官入朝的情景。他们身着华贵的服饰,手持宝剑,伴随着阵阵清风,步入大殿;殿内一片肃穆,气氛庄严而又祥和。尾联则是借古讽今,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衰荣枯的感慨。诗人认为,如今国家的兴盛正如当年光武帝刘秀一样,而南都长安正是继东京洛阳之后的第二个中兴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