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丁浚明戏萧济夫 其二

庾妇休夸意智强,却因诈魇唤江郎。
自从呼婢曾开口,不复连宵只对床。
春晚燕狂捎蛱蝶,汀闲沙暖睡鸳鸯。
凤栖已协和鸣兆,谁记东家人姓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丁浚明戏萧济夫·其二》是宋代诗人刘才邵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刘才邵(1049年—1128年),字美中,号后村居士,南宋诗人、散文家。他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陆游并称“庐陵二陆”,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1. 诗歌原文
    庾妇休夸意智强,却因诈魇唤江郎。
    自从呼婢曾开口,不复连宵只对床。
    春晚燕狂捎蛱蝶,汀闲沙暖睡鸳鸯。

  2. 诗意解析

  • 第一句:“庾妇休夸意智强”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意指不要过于自负或自诩聪明,暗示了作者在诗歌中所要表达的一种淡然处世的智慧。
  • 第二句:“却因诈魇唤江郎”则是一种讽刺和反讽的手法,通过“诈魇”一词,暗指那些自以为是、喜欢装腔作势的人。这里的“江郎”可能是指一个被误认为是有才华的人,但最终发现其实并无真才实学。
  • 第三句:“自从呼婢曾开口,不复连宵只对床”描绘了一种生活琐事中的小插曲。这里的“呼婢”可能是对某种习惯的描写,而“对床”则暗示了亲密无间的关系。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亲密关系已经消失,只剩下回忆和怀念。
  • 第四句:“春晚燕狂捎蛱蝶”通过春天的景象,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燕子飞去带走了蝴蝶,春天即将过去,一切都变得不再如初。
  • 第五句:“汀闲沙暖睡鸳鸯”则是一种更加浪漫的描写。沙滩上的鸳鸯相依为伴,享受着温暖的阳光。然而,这种宁静和谐的背后,却是无尽的哀愁和无奈。

《和丁浚明戏萧济夫·其二》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作品,它更是刘才邵对于人生、社会和自然之间深刻感悟的体现。通过对这首作品的赏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生命意义、探索人生价值的机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