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萧条供给稀,愧烦车马顾柴扉。
正怜习懒成痴钝,欲使乘时试奋飞。
高义杉松度冰雪,好诗星斗转璿玑。
如公亦岂宜深隐,早晚光芒动少微。
次韵王民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王民瞻是宋代刘才邵的一首诗,创作于特定时期,具有特定的背景和意义。
从文学形式上看,这首诗属于七言律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七言律诗是一种严谨的格律诗体,通常要求对偶工整、平仄协调。次韵王民瞻通过其严格的格式,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传统诗词形式的尊重。
从内容上分析,诗中的“我今已无田园归”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怀。这种情感反映了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即远离尘嚣,保持心灵的宁静与纯净。此外,“坐使斯民歌乐康”则揭示了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社会,带来和平与繁荣的理想。
从艺术手法来看,诗中使用了丰富的象征和隐喻。例如,“寒松疏磬仍相左”,不仅描述了自然景象,还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坚持。这种表达方式增强了诗歌的深度和哲理性,使其不仅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诗,更是一首富有思想深度的作品。
从历史背景考虑,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宋代是一个文化繁荣、政治相对稳定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冲突的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对理想的追求。
次韵王民瞻作为宋代刘才邵的一首代表作,不仅在文学形式上体现了严谨的格律诗特征,而且在内容和艺术手法上也展示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审美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学的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