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丹峰庵

杖策到丹峰,开轩对绿丛。
禅心清似水,客鬓乱如蓬。
鼓角谯门日,莺花上巳风。
逢人相借问,何地隐庞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宋代刘子翚《过丹峰庵》赏析

《过丹峰庵》是宋代刘子翚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春天来到丹峰庵的情景。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和分析:

  1. 诗歌原文
    杖策到丹峰,开轩对绿丛。
    禅心清似水,客鬓乱如蓬。
    鼓有谯门日,莺花上巳风。
    逢人相借问,何地隐庞翁。
  2. 诗歌翻译与注释
  • 杖策到丹峰:用杖策步行至丹峰。
  • 开轩对绿丛:打开窗户面对绿色的丛林。
  • 禅心清似水:形容心境如同清澈的水面。
  • 客鬓乱如蓬:形容客人的头发杂乱无章就像风吹散的草。
  • 鼓有谯门日:描述寺庙的钟声在日落时分响起。
  • 莺花上巳风:春风中鸟儿鸣叫的声音以及春花开满的场景。
  • 逢人相借问:遇见行人互相询问。
  • 何地隐庞翁:询问哪里可以找到隐居的人。
  1. 作品赏析
    刘子翚的这首诗语言简练,但描绘的画面生动,让人仿佛置身于丹峰庵之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和自然的美好。通过对景物的精细描写,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和体验,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2. 写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并没有详细的记载,但从诗的内容来看,它很可能是在刘子翚游历或居住于丹峰庵时所作。诗中的“开轩对绿丛”等句子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向往,而“逢人相借问,何地隐庞翁”则可能反映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思考。

  3. 主题和寓意
    《过丹峰庵》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态度。通过细致的景物描写,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同时,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诗人可能也在表达自己的一种逃避现实、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过丹峰庵》不仅仅是一首诗词,更是刘子翚对自然美的一种感悟和表达。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启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