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长

宵长慵早寐,念念客愁新。
灯影明高屋,蛩声动四邻。
满怀平日事,双鬓倦游身。
避地从漂转,西风羽檄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宵长》是宋代刘子翚创作的一首诗,体现了作者在特定时期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状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文学作品:

  1. 基本信息
  • 《宵长》是一首宋诗,属于五言律诗。
  • 作者是宋建州崇安人刘子翚。
  • 创作时间为宋代,具体年份不详。
  1. 作品原文
  • 宵长慵早寐,念念客愁新。灯影明高屋,蛩声动四邻。
  • 满怀平日事,双鬓倦游身。避地从漂转,西风羽檄频。
  1. 诗歌赏析
  • 《宵长》通过简洁的文字表达了诗人对夜晚的独白与思考。诗句“宵长慵早寐,念念客愁新”描绘了诗人因为思乡之情而难以入睡的情景,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与忧愁。
  • “灯影明高屋,蛩声动四邻”则通过描写夜深人静时的自然声响,增添了诗歌的意境美。
  • “满怀平日事,双鬓倦游身”透露出诗人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 最后两句“避地从漂转,西风羽檄频”展现了诗人身处动荡时期的生活状态,以及战争背景下的不安与焦虑。
  1. 创作背景
  • 由于历史原因,刘子翚可能生活在一个战乱频繁、政治不稳的时代。这样的时代背景可能影响了他的心境和创作风格。
  • 这首诗也可能是诗人在特定时刻的自我反思或抒发。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诗人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刘子翚的《宵长》不仅是一首表现个人情感的诗篇,也是宋代文化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