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不忍 其四

渔阳叠鼓风沙战,泼水淋漓舞胡旋。
此时太息念銮舆,玉体能胜寂寞无。
六宫遭乱多奔迸,不复梨园歌舞盛。
着鞭傥未蹂龙庭,我瑟虽调何忍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刘子翚的《四不忍》是一首表达诗人对于时政腐败和社会动荡的深切忧虑与悲愤之情的作品

“平沙月转旌旗影,擐甲为衾戈作枕”描绘的是国事艰难、战乱频仍的景象,诗人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战争带来的破坏和人民苦难的同情。诗中“此时饮恨念銮舆”,意味着诗人在看到这样的场景时,不禁想起天子,内心充满了对皇帝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草边飞骑如烟灭,拉兽摧斑食其血。”这句诗通过对比战争的残酷和民众的苦难,进一步凸显了诗人对于战争的厌恶和对战乱中无辜百姓的同情。“此时疾首念銮舆”,“玉体能胜暴露无”,这里的“暴露无”比喻国家的虚弱和混乱,而“玉体”则指代皇帝,诗人通过这样的对比,表达了对皇帝深宫之中也饱受煎熬的忧虑。

最后两句“危城屑麴惊云扰,簠簋无光天座杳”则是诗人对社会现状和民生疾苦的深刻反思。在这里,“危城”象征国家,“屑麴”和“簠簋”分别代表了民间的贫困和官员的奢侈。“天座杳”暗示了朝廷的失职和政治的昏暗。

刘子翚的《四不忍》不仅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表达了对时代弊病的批判,还反映了诗人对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深切关怀。这首诗作为宋代诗歌艺术的典范之一,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和研究,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深邃的思想性和艺术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