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宫春 其四 四和

墙角残红,恍徐娘虽老,尚有丰姿。
纷纶绛节导从,不要街司。
随波万点,似阿房、漂出残脂。
休懊恼,丹铅褪尽,本来冰雪为肌。
老子平生心铁,被色香牵动,愁上双眉。
且祝东风小缓,沥酒芒儿。
道伊解冻,甚潘郎、鬓雪难吹。
犹忆侍,钧天广宴,万红舞袖披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汉宫春·其四》是宋代诗人刘克庄创作的一首词。以下是对这首诗的深入介绍:

  1. 作者简介
  •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人。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与辛弃疾并称「辛刘」。他的诗作多表现了对国家兴亡的关注,以及对人民生活的同情。他的词风豪放,善于用词表达深沉的情感和对时代的思考。
  1. 作品原文
    墙角残红,恍徐娘虽老,尚有丰姿。
    纷纶绛节导从,不要街司。
    随波万点,似阿房、漂出残脂。
    休懊恼,丹铅褪尽,本来冰雪为肌。
    老子平生心铁,被色香牵动,愁上双眉。
    且祝东风小缓,沥酒芒儿。
    道伊解冻,甚潘郎、鬓雪难吹。
    犹忆侍,钧天广宴,万红舞袖披披。

  2. 诗意解析

  • “墙角残红”,通过描绘残破的红色花朵,隐喻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凋零。“忽徐娘虽老,尚有丰姿”,尽管岁月已逝,但女性的美丽和风采并未减退,反而更加引人注目。
  • “纷纶绛节导从”,形象地描绘了人群和官员们簇拥跟随的场景,表达了一种社会氛围和权力的象征。“不要街司”,意指不必遵守常规,可以自由行动。“随波万点”,“似阿房”,这里的“阿房”指阿房宫,古代著名的宫殿,这里可能象征着繁华或历史的沉淀。“漂出残脂”,比喻历史的痕迹在时间的长河中逐渐消散,如同残存的油脂在水面漂散一般。
  • “丹铅褪尽”,指化妆用的铅粉等都已褪去。“本来冰雪为肌”,形容肌肤如冰雪般纯洁无瑕,这里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清明和超然。“老子平生心铁”,表明诗人的心志坚定如铁,不为外界所动摇。“被色香牵动”,暗示诗人因美色和香气而心神不宁。“愁上双眉”,表达了因忧虑而形成的愁容。“且祝东风小缓”,祝愿春天的到来能够缓和一些气候。“沥酒芒儿”,指斟酒的动作,可能是为了庆祝或是纪念某个事件。“道伊解冻”,意味着希望春天能够使冰融化。“甚潘郎、鬓雪难吹”,这里用潘岳来比喻自己,表达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犹忆侍,钧天广宴,万红舞袖披披”,回忆起以前在宫廷中盛大宴会时的盛况,那些热闹场面仿佛就在眼前。
  1. 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汉宫春·其四》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景物和历史典故,通过这些意象的叠加和转化,展现了一个多层次的艺术世界。比如“墙角残红”和“丹铅褪尽”都带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前者代表了生命的无常和美丽,后者则象征着世事的变迁和个人心境的变化。
  • 情感深邃:诗歌中充满了诗人对于人生、政治和历史的思考,通过对自然的描写引发对生命和历史的感悟。这种情感的深度和广度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对美的颂扬,更是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 语言凝练:刘克庄在这首诗中的语言十分凝练,每一个词汇都经过精心选择,以达到最好的表达效果。这种语言风格既简洁又富有力量,使得整首诗的意境和情感得到了有效的传达。
  1. 主题探讨
  • 时代背景:这首诗反映了南宋时期的政治和社会背景。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政权更迭频繁,文人常常面临着个人命运与社会现实的冲突。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了对时代和个体命运的深切关注。
  • 文化传承:刘克庄作为一位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在作品中融入了自己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观念。这不仅体现了他个人的文化素养,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文化追求和价值观。

《汉宫春·其四》不仅以其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吸引了众多读者,而且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示了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文化追求。它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更是一曲反映时代精神的交响乐章。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感受到宋代文人在面对困境时的勇气和智慧,以及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