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强甫赴惠安六言十首 其四

巽以行权亦可,方于事上未然。
或迎使者负弩,或为刺史挽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强甫赴惠安六言十首·其四》是宋代词人刘克庄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词人刘克庄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景象,展现了他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其即将开始的仕途生涯的祝福。

词中“巽以行权亦可,方于事上未然。”表达了刘克庄对友人能够运用智慧和权力的欣赏。这句话意味着他相信强甫能够妥善地处理事务,而不至于过于冒进。接着,“或迎使者负弩,或为刺史挽船”则描绘了一个更为具体的场景,其中使者可能手持武器准备迎接任务,而刺史则在努力确保船只安全地前行。这两句反映了刘克庄对友人在政治和社会环境中的应对能力的肯定。

刘克庄用“或迎使者负弩,或为刺史挽船”来比喻友人在不同情境下的角色和责任。这种描述不仅突出了他们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也体现了他们各自面对挑战时的勇气和智慧。例如,使者可能代表着国家的使命,需要具备足够的警觉性;而刺史则是地方的管理者,需要展现出稳健的行动力。通过这样的比喻,刘克庄传达了对友人未来职业发展的乐观预期。

刘克庄在词中还提到了对友人的深切祝愿,“吾儿行矣无怨,太守似元次山。”这句表达了他对强甫能够顺利完成任务、不引起怨恨的愿望。同时,他还借用了历史人物元次山的形象,强调了希望强甫能够在官场上保持清廉,不被私欲所累。这种表达方式不仅体现了对友人的关心和期望,也为整个作品增添了一种历史和文化的厚度。

刘克庄在这首词中还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整首词富有诗意和画面感。例如,“或迎使者负弩”中的“负弩”形象地描绘了使者准备迎接任务的紧张状态;“或为刺史挽船”中的“挽船”则暗示了刺史在艰难环境中的努力与坚持。这些修辞的使用不仅让词更加生动有趣,也增加了其艺术价值。

《送强甫赴惠安六言十首·其四》不仅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也是刘克庄对友人的政治前途和个人品质的深刻寄语。通过这首词,读者可以感受到刘克庄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友人的真诚祝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