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与公何厚,公尝惜盛时。
忍于临别日,不作送行诗。
自觉同迟暮,何堪赋别离。
衰兰行客道,芳草断肠词。
明日成愁蝶,残阳又子规。
少年谁不省,问我独何悲。
春景 公作送春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景 公作送春诗》是一首写于中唐时期的七言绝句,由宋代文学家刘辰翁所作。该诗通过描绘暮春时节的景象和诗人的感受,抒发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留恋与珍惜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者简介:《春景 公作送春诗》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刘辰翁,他的创作涉及多种文体,包括古诗词、序文等。刘辰翁的生活背景复杂,他在政治舞台上有着丰富的经历,其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及文人的情感世界。
诗歌原文及注释:在这首七言绝句中,刘辰翁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春日美景的喜爱以及春天即将逝去的不舍。诗句“柳巷还飞絮,春馀几许时。吏人休报事,公作送春诗”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色,同时传达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留恋。
诗歌赏析:该诗通过对暮春景象的具体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悟以及对生命流转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对燕子归巢、落花重开的观察,表达了对自然界生命力的赞叹,同时也体现了对人生短暂、美好易逝的认知。此外,诗中的杜鹃鸟夜啼形象,更是增添了一种哀婉的氛围,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历史地位及影响:此诗作为唐代的文学作品,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世文人对四季变化的审美和情感表达。它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具有深远的文化价值。
《春景 公作送春诗》是刘辰翁以其独特的文学才华创作的作品,它不仅是对春天美丽景象的赞美,也是对生活态度的一种反映,充满了深刻的情感和哲理。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深情的抒情,传递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