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其一 瓶梅

小阁横窗,倩谁画得梅梢远。
那回半面。
曾向屏间见。
风雪空山,怀抱无荀倩。
春堪恋。
自羞片片。
更逐东风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点绛唇·瓶梅》的作者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刘辰翁。这首词不仅体现了刘辰翁深邃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其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和艺术追求。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背景:刘辰翁号须溪,是南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他生于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年),卒于度宗咸淳元年(1275年)。尽管他的仕途并不顺畅,但在文学创作上却有着极高的成就。
  2. 词作内容:刘辰翁在《点绛唇·瓶梅》中描绘了一幅清幽的梅花图景。“小阁横窗,倩谁画得梅梢远。”这句诗通过描写一个静谧的室内环境,表达了词人在寂静中寻找美好事物的渴望。而“那回半面,曾向屏间见。”又透露出词人曾经见过梅花的一瞥,这不仅是一次视觉上的享受,也是对美好记忆的一种留恋。
  3. 情感表达:整首《点绛唇·瓶梅》展现了刘辰翁对梅花的喜爱与对孤独的深刻体察。他通过对梅花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寂以及对春天的依恋。“风雪空山,怀抱无荀倩。”更是将词人的心境推向了高潮,通过风雪和孤独的背景,进一步突出了梅花的坚强和不屈。
  4. 艺术特色:刘辰翁在《点绛唇·瓶梅》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使得这首词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更加深远。同时,他的语言风格古朴典雅,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宋代诗词的独特魅力。
  5. 影响传承:刘辰翁的《点绛唇·瓶梅》不仅在当时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对后世的词坛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研究宋代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作品。

刘辰翁的《点绛唇·瓶梅》不仅仅是一首描绘梅花之美的词作,更是一部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作品。它不仅展现了词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也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坚守内心的情感态度。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读者来说,刘辰翁的这部作品无疑是一部值得反复品味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