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仕便西辕,骊驹两佩环。
山河识天府,风雨度函关。
桑柘千畴富,人烟万井闲。
欲为京洛咏,应苦簿书间。
送王尚哲三原尉
介绍
《送王尚哲三原尉》是宋代诗人欧阳修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不仅体现了作者对朋友初次出仕西疆的深厚情感,还展现了其深邃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下面是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庐陵人。北宋时期文学家,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等职。欧阳修在政治上反对新法,主张恢复文治,提倡古文运动,为宋文化的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品原文:
初仕便西辕,
骊驹两佩环。
山河识天府,
风雨度函关。
桑柘千畴富,
人烟万井闲。
欲为京洛咏,
应苦簿书间。作品解析:此诗以送别友人王尚哲赴三原尉任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别离的场景,表达了欧阳修对友人的祝福与不舍之情。首句“初仕便西辕”描绘了友人即将启程,驾驭着配有精美环饰的骏马前往任职的情景。第二句“骊驹两佩环”则进一步描绘了友人的豪迈气概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接下来的诗句“山河识天府,风雨度函关”则通过描绘山河景色,传达出一种壮阔的意境。末两句“桑柘千畴富,人烟万井闲”则从人文景观上展现了边陲之地的宁静与富饶。整首诗既表达了离别之情,又不失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写作背景:欧阳修在庆历中召知谏院,改右正言、知制诰,赞助新政。但新政失败,他上疏反对罢范仲淹政事,出知滁、扬、颍等州。后召为翰林学士,嘉祐二年知贡举,倡古文,排抑“太学体”,文风大变。五年,擢枢密副使,次年拜参知政事。英宗初,因尊英宗父濮王为皇,起濮议之争。神宗立,请出知毫、青、蔡三州。以反对王安石新法,坚请致仕。这些政治经历为他的诗文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使得他的文学作品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和现实关怀。
《送王尚哲三原尉》不仅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的诗歌,更是一篇蕴含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作品,通过对王尚哲初仕边地的描述,展现了宋代文人的豪情壮志与深沉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