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馀姚陈寺丞

铜墨佩腰间,中流望若仙。
鸣蝉汴河柳,画鹢越乡船。
下濑逢江雁,瞻氛落海鸢。
山川仍客思,尽入隐侯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馀姚陈寺丞》是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的作品。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意境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示了作者对友人离别时的深情厚谊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以下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和背景:

  1. 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散文家。他的文学成就极高,尤其在诗词方面有着卓越的贡献。他提倡古文运动,反对当时流行的“太学体”,为文风的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

  2. 诗歌内容概述:《送馀姚陈寺丞》是一首五言律诗,通过描绘送别场景中的具体物象,传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感情。诗中的铜墨佩、汴河柳、越乡船等意象,不仅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景象,更蕴含着深远的哲理和情感。

  3. 诗中意象解析:诗中的“铜墨佩”象征着尊贵与权力,而“中流望若仙”则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鸣蝉汴河柳”与“画鹢越乡船”分别描绘了秋日汴河旁的景致和江南水乡的船只,展现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山川仍客思,尽入隐侯篇”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离别后,仍存留于心的情感与回忆,以及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

欧阳修的《送馀姚陈寺丞》不仅是一首艺术价值极高的文学作品,更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及其在文化史上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