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之乐 其三

梯崖架险兮,佛庙仙宫。
耀空山兮,郁穹窿。
彼之人兮,固亦目明而耳聪。
宠辱不干其虑兮,仁义不被其躬。
荫长松之蓊蔚兮,藉纤草之丰茸。
苟其中以自足兮,忘其服焉而颠童。
自古智能魁杰之士兮,固亦绝世而逃踪。
惜天材之甚良兮,而自弃于无庸。
嗟彼之人兮,胡为老乎山中。
山中之乐不可久,迟子之返兮谁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山中之乐三章送徐明叟胡直内苏德翁归严濑并寄夏自然其三》是宋代著名诗人方回所作的一首诗词。《山中之乐三章送徐明叟胡直内苏德翁归严濑并寄夏自然其三》不仅是一首充满诗意的文学作品,更是一幅描绘山居生活的美好画卷。

诗的开篇即“山中之乐兮乐可忘饥”,这句表达了作者对山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在方回看来,山中的水源不仅能够让人忘记饥饿,更是一种滋养心灵的甘露。这种对自然的依赖与欣赏,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人描述了山中的生活状态:“饮有菊水兮茹有芝”。这里的“菊水”和“芝”象征着山中纯净无污染的自然食物,是对山中生活环境的一种高度概括。方回通过这样的描写,传达了他对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认同。

诗中还提到了“辟谷孔易兮何涝何旱”,这句话反映了山中生活的自在与从容。在面对自然灾害时,山中人能够通过简单的方法应对,如辟谷、饮水等,表现出一种朴素而坚韧的精神风貌。

诗的结尾处写到“一屈肘兮代谢,一寤寐兮谏夷歌皓”,这两句展现了山中人的日常生活状态。他们无需为名利所累,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平和,享受着简单而充实的生活。

《山中之乐三章送徐明叟胡直内苏德翁归严濑并寄夏自然其三》不仅是一首表达对自然美景赞美的诗,更是一部展现山居生活哲学的作品。它传递了一种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对现代人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进一步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