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胡月山游浙西

西湖摽隽名,谁不缔吟盟。
长说贫为累,犹嫌思未清。
残编饥鼠齧,破壁乱蛩鸣。
一棹松江去,故人应动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胡月山游浙西》是宋代潘玙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友人即将远行的不舍之情,以及对西湖美景的无限留恋。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潘玙,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他的诗歌作品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由于缺乏更多资料,对其生平背景的了解较为有限,但从诗中可以窥见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能力。

  2. 诗篇原文:西湖摽隽名,谁不缔吟盟。长说贫为累,犹嫌思未清。残编饥鼠齧,破壁乱蛩鸣。一棹松江去,故人应动情。

  3. 主题分析:此诗的主题是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西湖美景的赞美。诗人通过“西湖摽隽名”表达了西湖作为文人雅士聚集之地的美誉,“谁不缔吟盟”则揭示了文人之间因景生情、以诗会友的传统美德。而“长说贫为累,犹嫌思未清”则透露出诗人对友人远行时的不舍与牵挂。

  4. 艺术手法:潘玙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例如,“残编饥鼠齧,破壁乱蛩鸣”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饥饿的老鼠和乱跑的蟋蟀赋予了人的特质,增强了诗中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同时,“一棹松江去,故人应动情”中的视觉意象也极具表现力,展现了一幅友人乘舟离去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一种离别的氛围。

《送胡月山游浙西》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和对自然景观热爱的诗歌,也是宋代文人生活风貌和审美情趣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不仅可以领略到潘玙卓越的文学才能,还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文化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