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堆里缚茅庐,活计无多乐有馀。
午灶旋添烧药火,夜檠频勘养生书。
门无过客常笼鹤,园凿新池学钓鱼。
身远利名心似水,梦闲时复到华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白云堆里缚茅庐,活计无多乐有馀。
午灶旋添烧药火,夜檠频勘养生书。
门无过客常笼鹤,园凿新池学钓鱼。
身远利名心似水,梦闲时复到华胥。
《白云歌赠白云道人》是宋朝著名文学家连久道的作品,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词佳作。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作者介绍:连久道,字可久,宋人。据传他在十二岁时就能作诗,并且其父亲曾携他见熊彦诗,赋有“渔父词”,并给予连久道以诗,称赞他为“富贵中留不住”。这样的才华横溢和家族背景为他的文学作品增添了不少光彩。
原文赏析:在《白云歌赠白云道人》中,连久道以其独特的笔触描绘了白云的变幻莫测和自由飘逸。诗中的“君不见白云万顷还去,来去谁能留得住?”表达了对白云永恒流转的赞美。同时,“玄空一点元青青”则描绘了天空中白云的纯净美丽。
作品背景与影响:此诗创作于宋朝时期,当时社会风气开放,文人墨客多有抒发个人情感与志向之作。连久道的这一首诗不仅体现了他个人的文学素养和艺术造诣,也反映了宋代文士追求自然和谐与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白云歌赠白云道人》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歌,它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深刻的哲理思考。通过这首诗,不仅可以领略到宋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还能够深入理解古人对于生活、哲学与自然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