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鹿苑寺山

喜策寻春杖,登高不待扶。
蚁寒穿柳影,蜂暖饱花须。
把酒怜樱笋,临流忆鳜鱼。
他时公事了,方有醉工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鹿苑寺山》是宋代诗人卢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卢襄在登高望远时所见到的春日景象和内心感受,体现了他对春天的喜爱以及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

诗中的“喜策寻春杖,登高不待扶”表达了卢襄对春天的向往和喜悦之情。他喜欢用杖子寻找春天,攀登高山时也不需要他人的扶持。这两句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一位悠然自得的人,正沿着小路,手执杖子,兴致勃勃地寻找春天的踪迹。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性,也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蚁寒穿柳影,蜂暖饱花须”两句描绘了春天里小虫和蜜蜂的活动,为整首诗增添了生机。这些小生灵在温暖的日子里忙碌着,它们的身影在柳树的影子中穿梭,而花朵因为蜜蜂的采蜜变得饱满。这一细节既展示了春天的繁忙景象,也让读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命力。

“把酒怜樱笋,临流忆鳜鱼”则进一步扩展了诗歌的主题。在这里,卢襄不仅仅是在欣赏自然美景,更是在品味生活的滋味。他把酒赏樱笋,想象着春天的味道;他在溪边怀念着鳜鱼,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这种细腻的情感表达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于生活中简单乐趣的珍视和怀念。

“他时公事了,方有醉工夫”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望。他希望在完成公务后能有充足的时间来享受生活,充分体会醉心于大自然之美的乐趣。这种期待既体现了诗人的理想追求,也反映了他对于平衡工作与休闲的重视。

《游鹿苑寺山》不仅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吸引了无数读者,更通过其生动的自然描写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了宋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