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亭瞰平野,双溪分两腋。
野阔春风香,溪晴照人碧。
我来亭上天欲春,溪声野色争赴人。
胸中丘壑相映发,翛然便欲乘飙轮。
惜无妙手王摩诘,半破鹅溪重画出。
溪山应喜得赏音,尽遣烟霞供落笔。
我嗟吟鬓犯车尘,一凭危栏眼界新。
寄谢溪声与山色,他时来作个中人。
题圆超寺挟溪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圆超寺挟溪亭》是宋代诗人卢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与赞美。下面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作者简介:卢襄(宋衢州人),字赞元,初名天骥,后避讳“天”改称。卢襄在政和六年考中进士,曾任朝散郎提点两浙东路刑狱等职。宣和年间,卢襄因参与政事而受到牵连,被贬职至成州团练副使并安置衡州。他的作品《西征记》展示了其博学多才的一面。
诗歌原文:《题圆超寺挟溪亭》的原文如下:“孤亭瞰平野,双溪分两腋。野阔春风香,溪晴照人碧。我来亭上天欲春,溪声野色争赴人。胸中丘壑相映发,翛然便欲乘飙轮。”
诗歌赏析:卢襄的这首《题圆超寺挟溪亭》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自然景色图景。诗中以“孤亭瞰平野”开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开阔的意境,紧接着用“双溪分两腋”来表现溪流的蜿蜒曲折,最后通过“胸中丘壑相映发”将读者带入一个内心世界,感受到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刻体会和无限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追求和文化修养。
诗歌背景:卢襄生活在北宋时期,当时的政治环境复杂多变,但诗人依然能够保持一颗平和之心,通过对自然的观察与感悟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志向。《题圆超寺挟溪亭》创作于宣和年间,反映了当时文人对美好自然景观的追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题圆超寺挟溪亭》不仅展现了宋代诗人卢襄深邃的艺术造诣,更是一曲对自然美景的颂歌,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节奏中,也能暂时抽离出来,感受那份来自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