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亭瞰平野,双溪分两腋。
野阔春风香,溪晴照人碧。
我来亭上天欲春,溪声野色争赴人。
胸中丘壑相映发,翛然便欲乘飙轮。
惜无妙手王摩诘,半破鹅溪重画出。
溪山应喜得赏音,尽遣烟霞供落笔。
我嗟吟鬓犯车尘,一凭危栏眼界新。
寄谢溪声与山色,他时来作个中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圆超寺挟溪亭的描写和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将景物、情感、意境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观和艺术追求。

第一句:“孤亭瞰平野”,诗人站在夹溪亭上,俯瞰着平坦的田野,形成了一种空旷而深远的空间感。“瞰”字生动地描绘出诗人的视角和心境,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无限热爱和敬畏之情。

第二句:“双溪分两腋”,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夹溪亭周围的环境。两条小溪在亭子周围交汇,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地理景观。这里的“两腋”指的是夹溪亭的两个侧边,象征着诗人与大自然的紧密联系。

第三句:“野阔春风香”和第四句:“溪晴照人碧”,诗人通过对风和阳光的描绘,展现了夹溪亭周围的美丽景色。“野阔”、“春风”、“香”、“晴”、“溪”、“碧”等词都形象地描绘出了夹溪亭周围的自然风光,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之中。

第五句话:“我来亭上天欲春,溪声野色争赴人。”诗人来到夹溪亭时,正值春天时节,他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这里的“天欲春”意味着春天的气息已经弥漫开来,预示着新的开始。而“溪声野色”则代表了夹溪亭周围的自然环境,它们仿佛在向诗人发出邀请,希望他能留下脚步,共同欣赏这片美景。

第六句:“胸中丘壑相映发,翛然便欲乘飙轮。”诗人在欣赏了夹溪亭周围的美景后,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壮志。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理想境界,于是产生了一种迫切的冲动,想要乘风破浪,勇往直前。这里的“胸中丘壑”象征着诗人的理想和抱负,而“翛然便欲乘飙轮”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

第七句:“惜无妙手王摩诘,半破鹅溪重画出。”诗人感叹自己无法像唐代著名画家王维那样,用笔墨勾勒出这美妙绝伦的景象。这里的“妙手王摩诘”指的是王维这位伟大的画家,他用画笔描绘出了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而“半破鹅溪重画出”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向往,他渴望用自己的双手去描绘出更加完美的自然景观。

第八句:“溪山应喜得赏音,尽遣烟霞供落笔。”诗人认为夹溪亭周围的山山水水一定会因他的赞美而感到高兴。这里的“得赏音”意味着夹溪亭周围的山水得到了诗人的赞美和赞赏。而“尽遣烟霞供落笔”则表达了诗人想要用笔墨尽情描绘这些美景的愿望。

第九句:“我嗟吟鬓犯车尘,一凭危栏眼界新。”诗人感叹自己因为长时间吟诵诗句而使得鬓角沾满了尘埃。这里的“一凭危栏眼界新”则表达了诗人站在高处俯瞰整个夹溪亭地区时,看到了全新的景象。

第十句:“寄谢溪声与山色,他时来作个中人。”诗人将自己的感激之情寄托于溪水和山色之间,希望能在未来再次来到这里,成为其中的一位主人翁。这里的“溪声与山色”代表着夹溪亭周围的自然美景,它们见证了诗人的成长和变化。而“他时来作个中人”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和憧憬。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夹溪亭周围的自然风光和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感悟,赋予了夹溪亭以生命和灵魂,使其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