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怜多病绣衣客,百年未半鬓先白。
长鞭短帽饱霜露,田园将芜身未索。
何日背琴携瘦筇,鸣弦堂上迎薰风。
梅香已断叶初暗,满枝着子双颊红。
寄声釢子可留意,为我沿溪撑短篷。

【注释】

1.自怜:我可怜我自己。多病绣衣客:多病的诗人,以诗客自喻。

2.百年未半鬓先白:人活了大半辈子头发却已全白。百年,这里指人的一生;未半,没有到一半;鬓先白,指两鬓的头发已经花白。

3.长鞭短帽饱霜露:形容自己年事已高,又常在野外行走,故有长鞭和短帽。饱霜露,即饱经风霜。

4.田园将芜身未索:田园荒芜,自己尚未回家。身未索,指还没有回到家中,身还在路上。

5.何日背琴携瘦筇:什么时候才能背着琴,拄着瘦筇(筇是竹制的手杖)。瘦筇,指瘦长的竹杖。

6.鸣弦堂上迎薰风:堂上风声如同琴瑟之声,迎接初夏的薰风。

7.梅香已断叶初暗:梅花的香气已经消散,树梢上的叶子刚刚发青。

8.满枝着子双颊红:梅花树上挂满了梅花,像双颊一样红润。

9.釢子:诗人的朋友,名不详。留意:留心,注意。

10.沿溪撑短篷:沿着溪水撑起短篷船。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在春天去访友不遇而作的七言绝句。诗的前二句写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后二句写访友不遇,并以想象中的友人来安慰自己。末二句写诗人对朋友的关切。

这首诗的首句“自怜多病绣衣客,”为全诗定下了基调。作者自怜身世,自称多病的绣衣客,说明他此时已年老体衰,生活潦倒,心情抑郁。“百年未半鬓先白”,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短暂,光阴易逝的感叹。

“长鞭短帽饱霜露,田园将芜身未索”。诗人描绘了自己年老体衰、常在野外行走的形象。“长鞭短帽饱霜露”表现了诗人的艰苦生活状态,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执着和坚韧。

“何日背琴携瘦筇,鸣弦堂上迎薰风。”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希望能有一天能够背着琴,拄着瘦筇,在堂上迎接初夏的薰风。

“梅香已断叶初暗,满枝着子双颊红。”这两句则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春天景象。梅花已经凋零,树叶开始发黄,但是梅花树上仍然挂着盛开的花朵,像是脸颊一样红润。

最后两句:“寄声釢子可留意,为我沿溪撑短篷。”则是诗人对朋友的关心和问候。他想告诉朋友,自己正在寻找一个可以休息的地方,希望能够得到他的帮助。同时,他也在询问朋友是否可以帮他准备一个可以乘凉的小舟,以便他继续前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