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黄后谷送吴实堂中韵

投老须微禄,谋生后计然。
燕寒无空垒,犊倦有闲田。
白发犹行役,青山莫使年。
秧畴遽知许,心折马蹄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黄后谷送吴实堂中韵》是宋代诗人萧立之创作的。以下是对《次黄后谷送吴实堂中韵》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萧立之,字斯立,号冰崖,出生于宁都(今江西宁都),宋亡后归隐萧田,自放于诗。他的创作以清劲奥妙为特点,有《冰崖公诗拾遗》传世。
  • 文学地位:萧立之在宋亡之后,选择隐居并致力于诗歌创作,其作品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情感和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成为后世传颂的佳作。
  1. 诗作原文
  • 原文展示:《次黄后谷送吴实堂中韵》是一首七言律诗,全文如下:投老须微禄,谋生后计然。燕寒无空垒,犊倦有闲田。白发犹行役,青山莫使年。秧畴遽知许,心折马蹄前。
  • 诗句解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晚年生活的景象与心态。首句“投老须微禄”,表达了诗人对微薄俸禄的无奈与接受;第二句“谋生后计然”,反映了诗人在生计面前的挣扎与抉择。第三句“燕寒无空垒”,形容冬日里燕子栖息的简陋之处,暗示着诗人生活的简朴;第四句“犊倦有闲田”,描述牛儿疲惫但又有空闲田地可以耕作,反映出一种劳而有获的生活状态。第五、六句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时间的感慨:“白发犹行役,青山莫使年”。第七、八句则通过“秧畴遽知许”表达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心情,而最后一句“心折马蹄前”更是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致巧妙结合,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坚定与向往。
  1. 主题思想
  • 时代背景:这首诗反映了南宋时期战乱频繁的社会背景下,诗人的生活困境和个人情感。
  • 哲学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时间流逝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
  1. 艺术特色
  • 修辞手法: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如将燕子比作“空垒”,将耕牛比作“闲田”,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 音韵协调:诗中押韵严谨,节奏鲜明,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1. 文化价值
  • 历史意义:萧立之的诗歌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当时社会状况的真实写照,对于研究那个时代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 艺术鉴赏:《次黄后谷送吴实堂中韵》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容,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被后人广泛传颂和研究。

《次黄后谷送吴实堂中韵》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够领略到宋代诗人萧立之的才华和情怀,也能够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面貌和文化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