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龙梅癯

湖海青灯旧,山林白发长。
进书犹秘府,封斧匆崇冈。
文墨流千古,功名付二郎。
长年不忘念,哀些谩悲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龙梅癯》是宋代诗人萧立之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萧立之的生活环境和个人感受,展现了他的清劲奥妙的诗风。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介绍:萧立之(1203-?),字斯立,号冰崖,出生于江西宁都,是一位宋亡后归隐于萧田的诗人。他在宋亡后的生活经历,特别是他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执着,使他的诗作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2. 诗歌原文
    湖海青灯旧,
    山林白发长。
    进书犹秘府,
    封斧匆崇冈。
    文墨流千古,
    功名付二郎。
    长年不忘念,
    哀些谩悲凉。
  3. 诗歌解析
  • 湖海青灯旧:这句表达了诗人在湖海之间,常常看到青灯下的孤独身影,反映了他内心的孤寂与落寞。
  • 山林白发长:描述了诗人在山林中度过的漫长岁月,他的白发见证了岁月的流转和世事的变迁。
  • 进书犹秘府封斧匆崇冈: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以及他在政治斗争中的无奈和挣扎。
  • 文墨流千古功名付二郎:这两句诗表明了诗人对于文学和历史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和超脱。
  • 长年不忘念哀些谩悲凉: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哀伤和无奈。
  1. 创作背景
  • 宋亡后的生活:萧立之生活在宋朝灭亡后的动荡时代,他的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危机。这种背景使得他的诗歌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色彩,反映了他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思考。
  • 隐居生活:宋亡后,萧立之选择隐居在萧田,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和政治斗争。这种隐居的生活方式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创作,也让他能够更加深入地挖掘自己的内心世界。
  1. 艺术特色
  • 语言简洁明快:《挽龙梅癯》的语言简洁明了,没有过多的修饰和雕琢,但却能够深刻地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这种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 意境深远:这首诗的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心境和感悟。这种意境深远的创作手法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1. 历史评价
  • 文学价值:《挽龙梅癯》被认为是萧立之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它不仅展示了萧立之独特的文学才华,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 历史意义:这首诗反映了宋末时期的历史现实和社会变革,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它让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

《挽龙梅癯》不仅是一首情感深沉的诗作,也是萧立之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反思的产物。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读者可以获得更多的启示和感悟,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