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李鹤云见寄

老病吟诗废,愁烦送日过。
时危江陆变,路断虎狼多。
昔梦来今雨,长怀入短歌。
行藏吾自了,匣镜不须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李鹤云见寄》是宋代诗人萧立之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下面将更深入地了解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萧立之(1203-?),字斯立,号冰崖,江西宁都人。宋亡后,他选择归隐山林,自放于诗。其诗作清劲奥妙,有《冰崖公诗拾遗》。
  • 他的诗歌创作在宋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1. 作品原文
    老病吟诗废,愁烦送日过。
    时危江陆变,路断虎狼多。
    昔梦来今雨,长怀入短歌。
    行藏吾自了,匣镜不须磨。

  2. 诗篇解读

  • 老病吟诗废:表达了诗人因年老体弱而无法再进行文学创作的心情。
  • 愁烦送日过:反映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无奈感以及由此带来的忧愁。
  • 时危江陆变:暗示了国家的动荡不安,使得诗人的心境更加沉重。
  • 路断虎狼多:表达了路途的艰险和危险,暗示着作者对未来充满忧虑。
  • 昔梦来今雨:通过“昔梦”与“今雨”的对比,表达了诗人从过去到现在的感慨。
  • 长怀入短歌:表明诗人虽然心怀壮志但无奈时光荏苒,只能以诗歌来抒发情感。
  • 行藏吾自了,匣镜不须磨: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归宿的豁达态度,以及即使世事纷扰,亦能保持内心的宁静。

《次李鹤云见寄》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首蕴含着丰富历史背景和哲学思考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鉴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