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角语争战,南柯闻大奔。
胡为控弦去,犹有覆车存。
行客应贪路,边城不闭门。
夜眠思往旧,空泪湿床痕。
至信阳宿萧安抚寨萧虏蔡将去岁陷信阳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至信阳宿萧安抚寨萧虏蔡将去岁陷信阳者》是宋代诗人薛季宣的五言律诗。下面将对该诗进行更为详尽的介绍:
诗人背景与作品特点:薛季宣是南宋时期的温州永嘉人,字士龙,号艮斋。他师从程颐弟子袁溉,是高宗绍兴末年的进士,曾担任过鄂州武昌的令,保伍辑民,严备金兵。他的诗歌风格注重研究田赋、兵制、地形、水利等世务,开创了永嘉事功学派的先声。
诗歌原文及翻译:左角语争战,南柯闻大奔。胡为控弦去,犹有覆车存。行客应贪路,边城不闭门。这首诗的译文如下:左角传来战事的消息,南柯听说大军到来。为何要拉弓拔箭去迎战,还有失败的前车之鉴。行者应该贪图路途安全,边关之城不应关闭城门。
主题探讨:整首诗通过描绘战事和士兵的出征,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性和对士兵生活的影响,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的忧虑和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
历史背景:据诗中描述,“左角语争战,南柯闻大奔”,这可能指的是南宋时期北方金朝对南宋的军事压力,而“犹有覆车存”则可能指历史上类似的战争教训。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这首诗的历史背景。
艺术手法:薛季宣在这首诗中运用了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对比,如“左角语争战”和“南柯闻大奔”形成声音与视觉的双重冲击,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同时,通过对士兵出征前的心理描写,展现了战争前夕紧张的氛围。
文化影响:薛季宣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重视,而且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至信阳宿萧安抚寨萧虏蔡将去岁陷信阳者》作为其代表作之一,被收录于《浪语集》之中,成为研究宋代文学和历史的宝贵资料。
《至信阳宿萧安抚寨萧虏蔡将去岁陷信阳者》不仅是一首表达对战争痛苦的诗句,也是对和平岁月的渴望和对历史教训的记忆。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战争对个人和社会的深远影响,以及文学作品在传承历史和文化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