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角语争战,南柯闻大奔。
胡为控弦去,犹有覆车存。
行客应贪路,边城不闭门。
夜眠思往旧,空泪湿床痕。
【诗句注释】
至信阳宿萧安抚寨萧虏蔡将去岁陷信阳者:到达信阳,在萧安抚的寨子里住宿。萧,姓氏;虏,这里指入侵者;蔡将,指蔡州(今河南汝南)的节度使。去岁,去年。陷信阳,指蔡州军队去年攻占了信阳。
左角语争战,南柯闻大奔:左边角力说话,谈论战争,南方的树上传来阵阵马蹄声,听说蔡州的军队要大举进攻。左角,指两军对恃,互相角力。语争战,指双方言词上的战斗,即辩论。南柯,指南方。闻,听到。大奔,指大规模的进军。
胡为控弦去,犹有覆车存:为什么要收起弓箭离开?但还有失败的教训存在。胡为,为什么。控弦,收起弓箭,比喻收兵或退兵。犹,还是。覆车,指失败的教训。存,存在。
行客应贪路,边城不闭门:旅行的人应该贪图道路,边防之城不会关闭城门。行客,指来往行人和游子。
夜眠思往旧,空泪湿床痕:夜间睡觉时思念着过去的事,泪水湿润了床上的痕迹。
【译文】
到了信阳,我在萧安抚的寨子里住宿。去年蔡州的军队占领信阳。他们一边争论战争,一边谈论着南方的大进军。蔡州的军队为什么要收起弓箭离开呢?但他们还有失败的教训。来往行人应当贪图路途之便,而边防之城不会关闭城门。我夜间躺在床上思念着往日的事情,泪水已经湿润了床单的痕迹。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一次行军途中所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担忧和忧虑,以及对过往历史的思考。
首句“至信阳宿萧安抚寨萧虏蔡将去岁陷信阳者”交代了诗歌的背景,即作者在信阳宿营的时候,听到了关于蔡州军队去年进攻信阳的消息。
次句“左角语争战,南柯闻大奔”则进一步描绘了当时的情景,蔡州军队正在争论战争的策略,而南方的树林中传来阵阵蹄声,好像他们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的进军。
第三句“胡为控弦去,犹有覆车存”则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和反思。蔡州军队为什么要收起弓箭离开?但他们还是会有失败的教训。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看法,认为即使取得了胜利,也可能会失败,因为战争的结果并不是完全确定的。
第四句“行客应贪路,边城不闭门”则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解读。来往行人应该贪图旅途之便,而边防之城不会关闭城门。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旅行者的鼓励,希望他们在旅途中能够珍惜和平,不要因为战争而去破坏别人的家园。
最后一句“夜眠思往旧,空泪湿床痕”则是诗人的感慨之情。夜晚躺在床上思念着往日的事情,泪水已经湿润了床单的痕迹。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他担心战争会再次发生,让人们陷入无尽的悲伤之中。
这首诗通过对战争的描述和反思,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历史的思考。它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忧虑,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思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