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万事尽浮埃,顾影穷游莫倦陪。
吴王百世不复在,祇有九仞郊天台。
十四日从诸同官登西山郊坛冈次孟监务韵 其四
介绍
它由宋祁所作,内容为:
碧瓦朱甍耸翠巅,清时宴享事光天。
灵心不异松乔寿,仙骨长如伯始年。
山势入云环帝所,海光涵日转朝权。
群臣共祝千年盛,万古传称太史编。
赏析:
此诗作于宋英宗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是一首咏物抒怀的七言律诗。宋祁这首诗写的是他在西山郊坛的所见所感。西山在开封城西北隅,为汴京城内一处著名的名胜地。宋仁宗时,曾在这里设坛祭祀天地、五方五土之神和日月星辰等自然神灵,以祈求国泰民安,四季顺遂。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又在这里建“天清宫”,作为祈雨之所。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重修,并改称“景德宫”。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三月,宋神宗下诏将“景德宫”改为“郊坛”。从此,每逢春秋二仲月上辛日(即每月的初九)这一天,皇上都要到郊外举行祭天礼,百官陪位,文武两班侍立在左右,然后由官员分献牺牲,以祀天地。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的。
诗人登上高高的西山,远眺山下的景致。只见碧绿的琉璃瓦顶,金碧辉煌的殿阁,巍峨壮观,直刺云天。诗人不禁感慨万分,他想到自己虽然官居显要之职,但与那些神仙一般的人物比较起来,自己还是差得太远了。于是他便想:自己如果能够像他们那样长生不老,该有多好啊!可是人世间哪有长生不老的人呢?想到这里,诗人不由地叹了一口气。
诗人来到山脚下,看见山上林木茂盛,郁郁葱葱。他不禁想到,人世间万物都有生死轮回,只有这山林草木却能够长青不死。想到这里,他不由得想起了晋代葛洪所写的《抱朴子·金丹篇》中的一段话:“夫金丹之术至神至妙,乃能令人得延年却老,出入人间,飞腾云霄。”诗人心想:如果能炼制出这样的仙丹来,那该有多好啊!不过,他很快又否定了自己的这种想法:炼制仙丹谈何容易啊!要想炼制成功,必须具有很高的道行才行。而自己的道行还差得远呢!于是,他又摇了摇头。
诗人来到山顶上,远远望见山下一片汪洋大海,波涛汹涌。他想到:人世间的万物都是相互感应的。大海与天空一样,都是广大无边的。而人世间的万物则都只是大海中的一滴水而已。想到这,诗人不由得想到了自己:自己虽然身处朝廷之中,身居高位,但是与大海相比还是相差太远了。于是,他又不由自主地感叹起来:人世间真是世事无常啊!想到这,诗人不由得叹息不已。
诗人来到海边,看到大海波涛汹涌,波峰浪尖如同刀削一般锋利。他想到:大海虽然凶猛无情,但是只要人们团结一心,齐心协力,就能战胜它。想到这里,他不由得想到了自己:自己身为朝廷大臣,应该为国家效力,而不是只顾自己享乐。于是,他决心要为国家多作贡献,以报答国家的恩情。
最后一句“群臣共祝福千春,万古传扬太史编”是对全诗内容的概括。意思是说:皇帝和群臣们一起祝愿国家永远昌盛,千秋万世流传下去。而这一切的美好愿望都记载在《太史公书》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