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雷未蛰,雨雹半空飞。
久立怪生眼,回看日变晖。
万松声不出,尺蜃鬣犹威。
僧说分流阔,长年无旱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深冬雷未蛰,雨雹半空飞。
久立怪生眼,回看日变晖。
万松声不出,尺蜃鬣犹威。
僧说分流阔,长年无旱饥。
《雁山纪游七首·其三·大龙湫》是宋代诗人薛嵎的作品。以下是对该诗文的详细介绍:
作者背景:薛嵎,字仲止,一字宾日,号云泉,世居城区梯云坊(今大高桥)。他一生多次科举不第,直到45岁才考中进士,官至福州长溪县主簿。他的文学创作多反映个人经历和情感,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诗歌原文:
深冬雷未蛰,雨雹半空飞。
久立怪生眼,回看日变晖。
万松声不出,尺蜃鬣犹威。
僧说分汉阔,长年无旱饥。
诗歌解析:这首诗描绘了大龙湫的自然景观,以及诗人在观景时的所感所思。诗的前两句通过描述深冬的恶劣天气和雨雹,营造了一种紧张而动荡的氛围。接着四句则转入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大龙湫的宁静与壮美。最后一句则表达了一种对于自然与人的命运相联系的思考。
《雁山纪游七首·其三·大龙湫》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古诗,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和人文情怀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诗人的文化背景及其独特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