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樵侄渔舟韵

乐天知命吾何求,粗缯大布心休休。
小山松桂岁寒友,一日不见如三秋。
白云岩上飞相逐,白云岩前一窗足。
秋花未落春花开,办得工夫惊宠辱。
长安贵人争轻肥,高桅大柁去复来。
岂不见渔子好生涯,受用不尽一瓜皮,炙手可热渠得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用樵侄渔舟韵》是宋代诗人钱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钱时,字子是,号融堂,是南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出生于淳安(今属浙江)。他不仅在诗歌领域有所造诣,还精通理学,并曾任江东帅属归职。
  1. 诗歌原文
    乐天知命吾付求,粗缯大布心休休。
    小山松桂岁寒友,一日不见中三秋。
    白云岩上飞相逐,白云岩前一窗足。
    秋花未落春花开,办得工夫万宠辱。
    长安贵人争轻肥,高桅大柁去复来。
    岂不见渔好生涯,受用不尽一瓜皮,炙手可热渠得知。

  2. 诗意解析

  • “乐天知命吾付求”表达了诗人对于天命的认识和顺应的态度。
  • “粗缯大布心休休”则反映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喜爱和内心的平和。
  • “小山松桂岁寒友”描绘了诗人在寒冷季节与松树和桂花为伴的情景,象征着其坚贞不屈的品质。
  • “一日不见中三秋”则形容诗人对朋友或亲人的思念之情,即使只有一天的分别,也感觉如同过了三个春秋。
  • “白云岩上飞相逐”表现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1. 作品赏析
  • 《用樵侄渔舟韵》不仅是一首表达情感的诗作,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 该诗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实问题,如富贵与贫穷、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1. 背景影响
  • 《用樵侄渔舟韵》的创作背景是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选择以山水田园为主要题材,寄寓了自己的感慨与理想。
  • 这首诗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方面。它作为宋代诗词的代表之一,至今仍被人们传颂和研究。

《用樵侄渔舟韵》不仅是一首美丽的古诗,更是一幅生动的自然风景画和文化历史长卷。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审美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