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天知命吾何求,粗缯大布心休休。
小山松桂岁寒友,一日不见如三秋。
白云岩上飞相逐,白云岩前一窗足。
秋花未落春花开,办得工夫惊宠辱。
长安贵人争轻肥,高桅大柁去复来。
岂不见渔子好生涯,受用不尽一瓜皮,炙手可热渠得知。
【译文】
我生来就懂得安命顺天,没有什么追求,只是过着粗布大衫的简朴生活。我的小山中的松桂,是我在寒冬中的良友,一天不见它们就如同三个秋天一样。白云岩上飞鸟相逐,白云岩前我足不出户。秋花未落春花又开,我已经练就了不惧宠辱的本领。长安贵人争着去吃美味佳肴,他们乘坐着高大的桅杆船去又回返。难道人们不知道渔夫的好生活吗?他享受不尽一瓜皮的乐趣,炙手可热他却知道满足。
【注释】
- 樵侄:樵夫。
- 渔舟:渔夫乘的小船。
- 乐天知命:安于天命,顺其自然。
- 粗缯大布:粗布和丝织品。
- 心休休:心情宁静,无所忧虑。
- 小山:指山中小丘。
- 松桂:松树、桂花,常比喻高洁的朋友。
- 一日不见如三秋:意谓分别一日,就像三年不见一样。
- 白云岩:山名。
- 飞相逐:鸟儿在空中飞翔追逐嬉戏。
- 办得工夫惊宠辱:意思是说,已经练得不怕受宠与羞辱了。
- 长安:古都城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
- 轻肥:指美食佳肴,也泛指富贵奢华的生活。
- 高桅大柁:高大的桅杆和舵,泛指船。
- 渔子:渔翁。
【赏析】
本诗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作品。这是一首五律。全篇抒发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的人生理想。
首联“吾何求”,表明自己的志趣在于安闲恬静的生活。诗人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不要强求自己的欲望。“粗缯大布”四字,既写出了自己的经济状况,又表现了自己不求富贵、清贫自守的态度。“心休休”三字,则进一步点明了诗人心境的平和安详。这种心态正是他后来隐逸田园的生活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颔联以“松桂”代“友人”,“一日不见如三秋”一句,写自己对友人之思念,表现了一种深情厚谊。诗人在《赠崔纯亮》中曾写道:“青山无路不可到,白发无言亦可期。若逢松桂君应见,不用重来三月时。”这里,诗人用松桂比喻朋友,可见他对友情的重视。
颈联写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在白云岩下自由自在地生活的情景。“白云”二句,是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生动描绘,也是他对世俗生活的深刻批判。诗人在《送陆歙》中有“云水无心出岫难,白鸥有意傍江闲”之语,与此诗意旨相通。这两句诗中,白云和岩山都是诗人眼中的隐逸象征,它们象征着自由、闲适和超脱。诗人通过描绘这些景象,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他既渴望摆脱世俗生活的束缚,又无法彻底放弃自己的理想追求。
尾联“秋花未落春花开”,是说即使到了春天,那些美好的花朵也不会凋谢,因为诗人已经有了一种超然的心态,能够看透世间的繁华与凋零。“办得工夫惊宠辱”,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俗荣辱的不屑一顾,他已经练就了不受诱惑的能力。最后一句“岂不知渔子好生涯”,则是诗人对自己隐居生活的赞美,他认为渔民的生活虽然清苦,但却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世俗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批判。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态度,展现了他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